【
農機網 熱點關注】 高標準農田是指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灌排設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間道路暢通、農田林網健全、生產方式先進、產出效益較高的農業生產田塊。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是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增強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的有效途徑,是提升耕地質量和產能、確保糧食和重要
農產品有效供給的迫切需要,對于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助推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重大戰略意義。
“十三五”以來,廣西各級各有關部門深入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通過采取土地整治、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田間工程建設等措施,強化協同配合,狠抓規劃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印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規劃期內建設集中連片、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防災能力強的高標準農田,進一步筑牢糧食安全基礎,確保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通過新增建設和改造提升的方式,重點在永久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糖料蔗生產保護區建設高標準農田,確保到2025年累計建成 2977 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293萬畝高標準農田,穩定保障280億斤以上糧食產能。到2030年,累計建成3389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781萬畝高標準農田,穩定保障290億斤糧食產能。同步建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規劃期內完成120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建設任務。
展望2035年,通過持續建設提升,廣西高標準農田保有量和質量進一步提高,節水灌溉、綠色農田、數字農田建設模式進一步普及,糧食生產功能區、糖料蔗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園區和田園綜合體等同步建設、一體推進,支撐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力爭全區糧食產能邁上300億斤臺階。
《規劃》指出,廣西以坡耕地為主,地塊小而散,平地較少。耕地土壤類型以水稻土、赤紅壤、紅壤、石灰巖土為主。土壤立地條件一般,耕地質量等級以中等居多。土壤酸化趨勢較明顯,農田滯水潛育現象普遍。山地丘陵區土層淺薄、貧瘠、水土流失嚴重,石漠化面積大。氣候類型多樣,年降水量1086~2755mm,水資源較豐沛,但不同地區、季節和年際之間差異大。生物多樣性突出,農產品種類豐富,以一年兩熟或三熟為主,是我國水稻、玉米重要產區和糖料蔗主要產區。農田建設基礎條件較差,田間道路、灌排等工程設施普遍不足,農田防護能力差,水土流失嚴重,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不足。已建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不高、維修保養難度大,部分項目因工程設施不配套、老化或損毀問題不能正常發揮作用,改造提升需求迫切。
在規劃期內應加強細碎化農田整理,丘陵區建設水平梯田,配套農田防護設施,大力加強高標準農田新增建設和改造提升,重點建設水稻、玉米、蔬菜、糖料蔗等保障基地。按照“路相通、溝相連、渠防滲、林成網”的要求,達到“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田方正”的標準,強化規劃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全力構建完善的農田配套設施、高效的農業生產格局、優質的土壤種植基礎和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為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夯實基礎,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在科技配套方面,圍繞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態目標,大力引進和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提高良種規模化種植水平。建立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集成推廣應用作物精確定量施肥技術、病蟲害安全高效防控技術、高效農業規模化生產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等關鍵環節的生產機械化,加強農機與農藝結合,大力推廣高性能
植保機械,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力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加強農民科技培訓,引導和指導農民進行全過程規范化、標準化種植,提高技術到位率。建成后,達到科技服務配套工程標準要求。
《規劃》指出,根據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實踐經驗,本規劃實施后,預期能新增高標準農田1207萬畝,改造提升781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120萬畝以上。規劃建設區域的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將明顯提升,新增高標準農田畝均提高糧食綜合產能100公斤左右、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畝均提高糧食綜合產能80公斤左右,糖料蔗單產可提高1噸左右,畝均每年增收節支300元以上。建成后,預計全區每年可增加糧食綜合產能36億斤左右。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