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贞洁美妇迎合呻吟声_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麻豆不卡_亚洲最大av在线_喷水高潮

進一步推動機械化生產和規?;洜I,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出爐!

2021-09-24 17:09:37 來源:農機網原創 閱讀量:48064 評論

  【農機網 政策導讀】 近年來,“高標準農田建設”一次詞頻繁出現在我們視野,看似和普通農民無關,實則關系密切。那么什么是高標準農田?為什么要建設高標準農田?高標準農田相比普通農田有哪些特點?
 
  高標準農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國家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強調要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切實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
 

 

  今年9月初,農業農村部印發了《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吩诳偨Y近年來農田建設情況的基礎上,分析了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面臨的形勢,明確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方向和目標任務,是指導今后一個時期系統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依據和行動指南,對凝聚各方共識加快構建農田建設新格局,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什么要建設高標準農田?
 
  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補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增強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有利于聚集現代生產要素,推動農業生產經營規?;瘜I化,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有利于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不斷提升耕地質量和糧食產能,實現土地和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有效應對國際農產品貿易風險,確保國內農產品市場穩定。
 
  根據相關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國已完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通過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了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鞏固和提升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畝均糧食產能增加10%~20%,穩定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為我國糧食連續多年豐收提供了重要支撐。同時推動了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升級、改善了農田生態環境,并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提升耕地質量、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出效率、增加了土地流轉收入,顯著提高了農業生產綜合效益,從各地實踐看,平均每畝節本增效約500元,有效增加了農民生產經營性收入。
 
  高標準農田“高”在哪里?
 
  高標準農田是按照國家統一規劃和國家標準實施的重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高標準農田的“高”包括農田質量高、產出能力高、抗災能力高和資源利用效率高。
 
  農田質量高:高標準農田是集中連片、田塊平整、規模適度,水路電等基礎設施配套比較完備,土地比較肥沃,與現代農業生產條件相適應。也就是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這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動規?;洜I、機械化生產、標準化生產。
 
  產出能力高從各地的實踐看,高標準農田建成以后,一般能提高10%到20%的產能,即100公斤左右的產能。
 
  抗災能力高高標準農田建成以后,由于設施條件大幅度改善,實現旱能澆、澇能排,穩產高產,大災少減產,小災不減產,一般年景多增產。遇到臺風、強降雨等不利天氣,高標準農田一般在一到兩天之內,就能排干農田積水,而一般的農田一般是3到5天甚至更長時間,這樣就容易形成災害,對莊稼生長就造成影響。而在西北地區遭受干旱的受災面積里,高標準農田的占比較非高標準農田低20%。
 
  資源利用效率高高標準農田通過集中連片建設以后,規模化經營,有效提高了規模效益,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高標準農田節水、節肥、節藥、節人工成效明顯,很好地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
 
  《規劃》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第一,《規劃》堅持系統思維和全局觀念,立足我國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著眼長遠和全局,綜合考慮自然資源稟賦、工作基礎、財力狀況等因素,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目標任務,明確到2025年累計建成10.75億畝并改造提升1.05億畝、2030年累計建成12億畝并改造提升2.8億畝高標準農田;到2035年,全國高標準農田保有量和質量進一步提高。
 
  第二,《規劃》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明確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田(田塊整治)、土(土壤改良)、水(灌溉與排水)、路(田間道路)、林(農田防護和生態環保)、電(農田輸配電)、技(科技服務)、管(管理利用)這樣8個方面的內容,可以說是集水、土、氣、生態條件于一體,統籌協調的系統工程。要求加快構建科學統一、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體系。同時,綜合考慮建設成本、物價波動、政府投入能力和多元籌資渠道等因素,逐步提高畝均投入水平,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投資一般應逐步達到3000元左右。
 
  第三,《規劃》緊盯糧食生產首要目標,優化了建設分區,明確了分區域建設重點,要求科學設計建設內容,加強項目精細化管理,嚴格執行相關建設標準和規范,開展耕地質量等級變更評價,提高建設質量。規范項目竣工驗收,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實現項目長久持續發揮效益。同時,《規劃》還明確了實施保障措施。
 
  第四,《規劃》注重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與上一輪2011年—2020年的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相比,具有3個突出特點。一是更加突出產能保障。立足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優先在永久基本農田、“兩區”(即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集中力量建設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形成一批“一季畝均千斤、兩季畝均噸糧”的口糧田,進一步筑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基礎,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二是更加突出質量要求。堅持新增建設與改造提升并重、建設數量和建成質量并重、工程建設與建后管護并重,產能提升和綠色發展相協調(即“三并重一協調”),合理安排已建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進一步提升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形成更高層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基礎。
 
  三是更加突出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針對不同區域糧食生產面臨的主要障礙因素,分類指導,將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分成東北區、黃淮海區、長江中下游區、東南區、西南區、西北區、青藏區等七個區域,因地制宜提出各分區建設重點和分省建設目標任務。
 
  結語:全面建設高標準農田有利于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推動農業規?;?、標準化、機械化生產,同時對于農機行業來說也是重大的利好消息。
 
  部分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