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贞洁美妇迎合呻吟声_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麻豆不卡_亚洲最大av在线_喷水高潮

湖北各地多舉措加快推進農業全程全面機械化

2019-08-07 15:39:58 來源:農機網整理發布 閱讀量:40833 評論

  【農機網 地方農機】 當前,湖北各地農機主管部門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大農機化新技術和新機具的示范與推廣力度,助力解決產業扶貧中的難點和痛點,推動當地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發展。
 
  南漳縣2019年批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機操作班正式開班
 
  8月5日,南漳縣2019年批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機操作班在該縣九集鎮世友農機專業合作社正式開班,全縣共計60名農機手參加了培訓。
 
  為扎實開展培訓工作,真正達到培訓目的,有效提升學員能力素質,南漳縣農業農村局采取理論教學分段式、實訓集中式、現場觀摩分散式跟蹤服務教學三個階段的新型培訓模式;教學內容也十分豐富,分別包括云上智農APP操作使用、農機惠農政策解讀、農機專業理論學習、水稻插秧育秧技術講解、植保無人機、收割機拖拉機插秧機等實操實訓以及農機法律法規學習、農機安全駕駛、農機維修保養培訓、農機互助險詳解、先進農機示范觀摩等培訓科目。通過理論學習、現場實踐、成績考核、論文撰寫相結合,切實打造提升農機學員的綜合能力。隨著此次培訓的深入開展,將進一步擴充新型農機人才儲備力量,壯大該縣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助力農機化和農機裝備轉型升級起到良好促進作用。
 
  京山市:大力推廣玉米秸稈飼料化利用
 
  從7月中旬開始到8月5日,京山市坪壩鎮夫子廟養羊合作社,已收購玉米秸稈700多噸,每噸按360元收購。據合作社總經理陳谷成介紹,玉米秸稈先用粉碎機粉碎,再用真空進行包裝,經過20天的自然發酵、熟化,是合作社養殖的黑山羊上好的有機飼料,今年合作社預計收購玉米秸稈5000噸。
 
  2019年,京山市玉米種植面積達18萬多畝,秸稈資源量可達10萬噸,本地玉米從7月份進入成熟期,現階段是玉米秸稈回收利用的黃金期。京山市農機局搶抓機遇期,大力推廣玉米秸稈飼料化利用,組織京山市大中型養殖(養羊、養牛)企業敞開收購,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作物秸稈利用率。
 
  嘉魚縣組織召開秸稈綜合利用現場會
 
  8月6日上午,嘉魚縣在牌洲灣鎮舉辦玉米機收及秸稈綜合利用現場會,極力倡導綠色環保發展理念,切實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加強土地環境保護,提高農民環保生產意識。
 
  這次現場會由縣政府主辦,縣農業農村局、康凱農機專業合作社承辦。 武漢市農業農村局處長凃同明,湖北高銘思遠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彥良,咸寧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執法大隊長伍朝紅、農機科何立華、劉宇軒,嘉魚縣政府辦副主任劉清波,縣環保、縣農業農村局、縣環指辦相關負責人,各鎮分管負責人以及各鎮農技中心負責人,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協會、種植大戶、農機大戶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魯東林主持,縣政府辦副主任劉清波作講話。
 
  現場會上,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秸稈綜合利用情況,號召各鎮要注重提高農民環保生產、秸稈綜合利用意識,要結合各鎮實際情況和探索秸稈利用方式,認真貫徹落實好上級政府的生態環保工作指示、要求,對秸稈禁燒、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采取疏堵相結合,努力為秸稈找出口,加強試點示范,完善扶持政策,拓寬綜合利用渠道,推進秸稈綜合利用體制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和機制創新,建立政府、企業與農民三方共贏的利益機制,不斷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的科技水平。
 
  在康凱農機專業合作社玉米地現場,縣農業農村局組織相關技術人員進行了玉米機械收割、秸稈粉碎還田、機械深松作業、摟草作業和秸稈撿拾打捆一體化作業等現場演示。
 
  演示現場,農機技術人員還發放了秸稈綜合利用宣傳手冊,加大廣大農民機手對秸稈綜合利用的認識,手冊主要介紹秸稈露天禁燒和秸稈綜合利用的有關政策,以加快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等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的示范推廣。
 
  現場會后,還組織了一場培訓會,特別邀請武漢市農業農村局處長、農機專家凃同明就秸稈綜合利用,農機深松作業,北斗導航終端監控設備等有關技術工作作了專題報告。
 
  武漢市:突破“后一公里”瓶頸 拓寬產業扶貧路
 
  8月2日,武漢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指導中心舉辦的武漢市丘陵山地田間運輸機械化技術演示培訓會在武漢市新洲區召開。武漢市農業農村局農機處、武漢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指導中心、武漢市農科院農機化所主要負責人、華中農業大學專家團隊、武漢市各新城區農機推廣站負責人、技術人員及農業專業合作社、當地貧困村農業種植戶代表等60余人參加會議。
 
  在演示現場,武漢市新洲區農技中心介紹了姚河村大家山茶場的情況,一直以來,該貧困村的茶業種植都是依靠人力上下山進行植保、施肥和采運,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還面臨勞動力短缺的難題,嚴重制約了制茶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今年武漢市將田間軌道運輸機納入疊加補貼范圍,減輕了用戶40%的購機經濟負擔,解決了貧困村制茶產業請工難和“后一公里”運輸難問題,深受當地農業合作社和種植戶歡迎。
 
  隨后的培訓會上,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洐林為大家詳細講解了丘陵山地田間運輸機械化技術特點及應用,相較傳統人工運輸,軌道運輸機具有占地面積小、節本省力、運輸效率高等諸多優點,實現了生產物資和農產品運輸機械化,解決了丘陵山區果茶生產勞動強度大、田間管理難、運輸難等問題。按照50噸運輸量計算,人工運輸費約為15000元,而軌道運輸機只需幾百元,降低運輸成本90%以上,有效促進了農業生產節本增收。
 
  武漢市農業農村局農機處處長陳斯蓉提出要進一步落實好農機購置補貼惠農政策,結合武漢市農業特點,加快推進農機化產業特色綠色、發展,促進農機裝備轉型升級。
 
 
  荊門市東寶區舉辦無人機植保現場會
 
  7月25日上午9時,荊門市東寶區農機發展中心在石橋驛鎮紅巖村舉辦了全區無人機植保現場會。
 
  與會人員首先觀摩了無人機植保現場,貴山植保專業合作社和興華農業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了水稻植保技術相關事宜。荊門市農機發展中心副主任吳繼洪指出,無人機植保技術是當前非常熱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新的農業技術,與傳統植保方式比較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省人工等優勢,值得大力推廣普及,希望同志們抓好此項工作,促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荊門市農機發展中心科教科科長陳軍平,荊門市東寶區農機發展中心班子成員、相關科室負責人以及各鄉鎮農機服務中心主任參加了現場會。
 
  本文由農機網整理發布,資料來源:荊門市農機發展中心、武漢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指導中心、嘉魚縣農業農村局、京山市農機局、南漳縣農業農村局,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