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推動實施江蘇省農機“兩大行動”(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推進行動、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行動)的第一年,實施好“兩大行動”,對實現江蘇省農機化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8月10日,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印發《關于印發糧食生產“無人化農場”和特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園區)建設指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從今年起在全省開展糧食生產“無人化農場”和特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園區)建設工作,以加快促進江蘇省農機化轉型升級、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并制定了糧食生產“無人化農場”和畜禽養殖、水產養殖、果茶桑、特糧特經、蔬菜等特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園區)建設指引(以下簡稱《建設指引》)
《通知》明確,“十四五”期間,全省計劃建設400個以上糧食生產“無人化農場”和特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園區)(以下簡稱“基地(園區)”),其中2021年擬建設100個左右,原則上每個涉農縣(市、區)至少建設1個以上,每個設區市建設10個左右。
建設內容如下:
圍繞選址科學、設施宜機、裝備配套、機藝融合、機信融合、保障有力等方面,開展基地(園區)建設。
(一)選址科學,規劃合理。堅持“著眼長遠、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在優勢特色產業集聚區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點建設基地(園區),規模適度、相對集中。功能區規劃合理,設施、生產、運行、保障等功能相對完善。
(二)設施宜機,作業便利。基地(園區)及配套設施“宜機化”,方便機具轉移順暢安全高效作業。田間地塊整理到位(符合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道路、溝渠、橋涵、排灌設施、溫室大棚、果茶桑園、養殖設施等便于農機裝備進出、作業、調頭、轉運等。
(三)裝備配套,兼顧平衡。根據產業生產作業環節配置適宜的農業機械裝備,覆蓋農業生產全過程主要作業環節,兼顧產業平衡。優先推廣先進適用、智能綠色農機裝備與技術。
(四)機藝融合,體系健全。優選宜機良種、適用裝備、配套農藝及生產模式,形成機藝融合的糧食生產“無人化農場”、特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和技術規范,提升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和農業生產效率、效益。
(五)機信融合,效能先進。推廣應用智能、綠色農機裝備與技術,提升基地(園區)智能農機裝備和綠色環保農機裝備應用水平。建設智能農機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基地(園區)農業生產作業精準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六)保障有力,管理有序。基地(園區)建有機庫(棚),有專人對機具進行統一管理、維修。根據基地(園區)規模配置專業管理人員,聘請農機、農藝等專家。組織對農機駕駛操作人和輔助人員進行培訓。基地(園區)制定糧食生產“無人化農場”和特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標準和社會化服務標準。
在《建設指引》中,關于糧食生產“無人化農場”建設,注重推廣應用智能農機裝備與技術,加強設施“宜機化”建設和機藝融合發展,實現糧食生產精準化作業、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其裝備應智能化,應配置具有遠程監控、自動導航、無人/輔助駕駛、全路徑規劃功能的動力機械、耕整地、種植(栽插)、植保、施肥、收獲等智能農機裝備。智能農機裝備不少于7臺(套);農田“宜機化”,田塊總面積不小于500畝且相對集中,單個田塊的長度不小于80米、寬度不小于30米。農田應符合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具有完備的灌排設施,能夠方便大型智能農機進出作業、調頭轉移等。建有智能農機裝備停放庫房等設施;作業精準化,所有智能農機裝備實際用于農業生產且能夠實現大田作物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精準化作業。智能農機作業至少覆蓋4個以上環節(含4個環節)。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