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今年以來,春耕夏收,化肥減量增效不斷推進。截至目前,湖北省推廣種肥同播、側深施肥等“三新”技術面積455.3萬畝,引導農民科學施肥,優化施肥方式,“智”字少不了。
水稻機械測深施肥,“智”在長效
水稻機械化測深施肥通過水稻插秧與側深施肥同步技術手段,一次性將肥料施在秧苗根部側下方的泥土中。深施選用的緩釋肥,養分釋放緩慢,水稻生長期可不用追肥。肥料深施在稻根旁,不易流失,方便水稻通過根系吸收養分,可顯著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時避免了大量溶解在水中而隨雨水流入河流,對河流水質帶來污染少。2023年,荊州區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在川店、馬山、八嶺山等鎮示范帶動水稻機插秧同步側深施肥技術2.4萬畝,技術推廣面積連續三年超過2萬畝,利用水稻側深施肥技術后增產6.21-12.43%,畝增產達44-100公斤,農戶增收效果明顯。
油菜無人機種肥同播,“智”在快速
油菜免耕飛播技術是將肥料與一定量的種子均勻拌和,然后通過無人機空中進行撒施播種。依據油菜播種時間,在水稻收獲前后用農用無人機油菜種肥同播,可節約人工勞動成本,播種均勻,充分發揮谷林環境,利用土壤墑情,提前出苗,并降低草害。通過無人機增加播幅,提高耕地利用率。荊州區去年油菜免耕油菜飛播示范5000畝,無人機可一次飛施油菜專用肥40千克,畝播種量350克,播種速度可達5米/秒,每小時可播種30-50畝,作業效率明顯提高。
機械化秸稈還田,“智”在減量
在小麥、水稻、油菜等作物收割季,
聯合收割機裝配粉碎裝置下田,在收割農作物時對拋出的秸稈,落地前實施切碎處理,均勻拋撒還田,解決了大量秸稈還田處理困難的問題,有助于秸稈還田工作的順利進行。武穴市大力推廣油菜、水稻等大宗作物秸稈還田技術,常年累計應用面積達50余萬畝,在武穴市大金鎮周干畈田間調查統計顯示,秸稈還田對農作物產量、土壤有機質含量、耕作層容重、農作物抗逆性等都有明顯影響,秸稈還田比不還田的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2.63g/kg,全氮含量增加0.15g/kg,有效磷增加0.32mg/kg,速效鉀增加27.29mg/kg,緩效鉀增加35.13mg/kg,秸稈還田的田塊較不還田耕作層增厚10cm以上。耕地質量明顯提升,化肥施用量明顯減少。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地由肥養,肥由技施,將施肥技術機械化、智能化,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實現綠色發展,讓作物“吃飽喝足”,糧食量多質高。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