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7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夏糧生產數據:從面積來看,全省夏糧面積6007萬畝,比上年增加13.8萬畝,增長0.2%;其中小麥播種面積6005.3萬畝,比上年增加14.3萬畝,增長0.2%。從總產來看,全省夏糧總產量528.32億斤,比上年增加0.88億斤,增長0.2%;其中小麥總產量528.24億斤,增加0.9億斤,增長0.2%。從單產來看,全省夏糧單產439.8公斤/畝,比上年減少0.3公斤/畝,減少0.1%;其中小麥單產439.8公斤/畝,比上年減少0.3公斤/畝,減少0.1%。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山東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定扛牢糧食大省政治責任,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牢牢抓在手上,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壓緊壓實各級政治責任。李干杰書記、周乃翔省長親自指揮、高位推動,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積極作為、攻堅克難,千方百計克服去年秋汛晚播、病蟲害偏重偏早發生、后期干旱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響,夏糧生產呈現面積、總產“雙增”的良好局面,總產再創新高,達到528.32億斤,喜獲豐收,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山東貢獻。
從農業農村部門組織專家實打情況看:煙臺萊州市小麥品種“登海206”實打結果為896.62公斤/畝,創我省小麥高產紀錄;強筋小麥品種“濟麥44”,在棗莊滕州市實打出801.72公斤/畝的好成績,創我省強筋小麥高產紀錄。德州市“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成效初顯,120萬畝核心區小麥平均畝產達到667.09公斤,“噸半糧”創建實現首季開門紅。今年不論是傳統高產地塊還是冬前弱苗麥田,不論是水澆良田還是山嶺薄地,均有不錯的產量表現。夏糧生產首戰告捷,為全年糧食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為穩物價穩預期增信心、穩定經濟大盤提供了堅實支撐。
圍繞夏糧抗災奪豐收,
重點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
一是壓實黨政責任,堅定扛牢使命擔當。
去年秋汛以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分管領導同志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糧食生產工作、數次赴生產一線實地調研指導工作。以省政府名義將糧食生產任務細化分解到市,壓緊壓實各級糧食生產政治責任。省農業農村廳建立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廳級領導幫包聯系機制,關鍵農時赴各地督促指導糧食生產工作。各地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把糧食生產列為“一把手”工程,將工作部署開到田間地頭。
二是狠抓技術落地,堅決夯實豐收防線。
立足減災就是增產理念,狠抓關鍵穩產增產技術落地見效,狠抓病蟲草害監測預警和極端天氣應對。面對去年嚴重的秋汛,采取“四補一促”小麥應急抗濕播種技術,確保小麥種足種好;小麥越冬前、返青后,搶抓關鍵田管窗口期,盡銳出擊,迅速實施“科技壯苗”等專項行動,小麥苗情持續向好轉化,接近常年水平;針對今年我省小麥條銹病見病早、蔓延勢頭快的緊急情況,全省上下利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以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為抓手,累計開展病蟲害防治10470.59萬畝次,將小麥條銹病見病面積控制在46.7萬畝,為近三年最低,最大程度降低災害損失,為夏糧豐產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是強化政策支撐,充分調動“兩個積極性”。
不斷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調動地方政府抓糧、農民種糧“兩個積極性”。在調動地方政府抓糧積極性方面:對完成去年糧食播種任務的市給予獎勵,對所轄產糧大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每畝增加省級補貼150元。今年,省里還將繼續安排資金對完成全年糧食播種任務的市給予獎勵;在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方面: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77.9億元、省以上農業生產救災等支持資金14.14億元、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22億元,對落實穩產增產關鍵技術措施、緩解農資漲價影響,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是狠抓產能建設,深入落實“兩藏戰略”。
堅持藏糧于地,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在全國率先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整縣推進,截至去年底,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778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4762萬畝。堅持藏糧于技,出臺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達到47%。在44個縣開展小麥綠色高質高效行動,支持德州“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小麥寬幅精播、小麥“一噴三防”等綠色高質高效技術得到大面積集成推廣。開展小麥機收減損大比武,全省隨機抽取的466個采樣地塊平均機收損失率為1.07%,均低于2%目標,小麥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9.66%。
當前,我省夏種工作全面結束,夏管工作有序跟進,在田作物長勢良好。雖然全省夏糧豐收已定,但汛期氣象條件、重大病蟲害發生發展等多種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秋糧生產形勢仍然比較嚴峻。下一步,將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壓緊壓實各級重農抓糧責任,持之以恒抓好技術指導服務,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全力打好秋糧保衛戰,為秋糧豐收、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堅實基礎,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山東貢獻。
(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