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沃野迎豐收,鄉村氣象新。金秋時節,和風拂過希望的田野,農機轟鳴作業忙,一片豐收的景象鋪展在青島大地,涌動著顆粒歸倉的獲得感。
10月21日,山東省玉米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青島賽區比賽暨全市“三秋”農業生產現場觀摩會在萊西市院上鎮舉行。
一、以賽促訓 以賽提技 機收減損助力秋糧豐收
秋糧豐收,機收減損是重要一環。此次比賽是全省最后一場玉米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的壓軸“好戲”。10名經過各區市遴選的農機操作能手,展開激烈角逐,最終來自萊西的蘭福海獲得比武大賽第一名。比武前五名將獲評“山東省糧食機收減損之星”,并頒發獎章和證書,其他選手獲評“山東省糧食機收減損優秀選手”。
山東省農機技術推廣站副站長李易,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副局級領導干部徐振峰,部分農業(農機)合作社理事長、種糧大戶、機手代表、農機產銷企業代表參加現場觀摩。
機收減損,基礎在農機,關鍵在“人”。本次大比武活動,旨在以賽促訓、以賽提技,強化糧食作物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普及應用,推進玉米機收提質減損,確保秋糧顆粒歸倉、豐產豐收。
本次現場大比武以3畝為一個單元,10臺聯合
收獲機分10 個作業區一字排開。比賽現場,隨著一聲令下,10名農機手駕駛著大型
玉米收獲機一躍而出,田間響起隆隆轟鳴聲,一排排的玉米被一掃而光,黃澄澄的玉米盡數收入倉中,僅僅10多分鐘,30畝玉米全部收獲完畢。
收獲完成后,考核人員按照《山東省糧食(玉米)機收減損大比武活動測評方法》,對撿拾玉米粒進行稱重,從作業時間、作業損失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10位選手發揮出色,1號機手蘭福海最終獲得比武第一名。
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比賽,更是展示農機層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措施的重要平臺,引領農機手在農業生產中規范操作、精細高效作業,充分發揮農機主力軍作用,對確保糧食豐產豐收、顆粒歸倉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大比武,機手的玉米機收損失率均低于2%,高于國家要求的損失率控制在3%以內的標準,以青島市去年玉米總產量169.82萬噸計算,相當于少損失玉米1.6萬噸以上。
二、科技賦能 裝備支撐 現代農機助推農業現代化
全市“三秋”農業生產現場觀摩會同步舉辦,來自山東、河北、廣東等省市的10余家農機生產、經銷企業的50余臺(套)農機設備進行了田間演示。玉米棒大粒鼓、長勢喜人,伴隨著機械馬達的轟鳴聲,
穗莖兼收玉米收獲機、自走式青貯飼料收獲機、玉米大豆清茬施肥播種機、小麥旋耕播種機、農業植保無人機等現代化農業機械依次上陣,順利完成割倒、摘穗、裝倉、秸稈還田、寬幅精播、播后鎮壓、防治田間雜草等多項作業,推動了農機、農藝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近年來,青島市農機裝備水平不斷提高,一大批高端化、智能化、大型化現代農機裝備應用于農業生產,全市高端大型復式農機裝備達到37000臺,其中裝備“北斗”導航的拖拉機達到1200臺,植保無人機達到1600臺。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752萬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2%,高出全國18個百分點。
三、扛牢糧食安全“國之大者”
今年,青島市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大力實施“藏糧于技、藏糧于地”戰略,統籌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助力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質增效。持續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建設千畝方40個、萬畝片10個,大力推廣小麥寬幅精播、小麥減壟增地、滴灌水肥一體化、玉米“一增四改”等高產栽培技術,糧食作物水肥一體化應用面積達到30萬畝,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9%以上,糧食作物機收機播率接近100%。
眼下天氣晴好,青島“三秋”生產正在穩步推進,全市投入各類農業機械達到18萬臺(套)以上,玉米機收率達到99.6%,小麥機播率99.7%。據農情調度,全市秋糧收獲面積預計391萬畝,總產有望繼續保持在170萬噸以上;全市小麥意向種植面積348.7萬畝。截至10月21日,玉米收獲近9成,預計本周完成秋收任務,小麥播種近5成,預計11月上旬完成秋種任務。
青島以農業科技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這兩日,青島農業的好消息不斷——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規模化推廣交出首年成績單,實現“一田雙收”;青島“超噸半糧”高產示范田產量再創新高……希望田野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每一個豐收的圖景,都讓我們看到了“三農”工作的好態勢,看得見、摸得著的生產實踐,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底氣,也增強了創造更美好未來的信心。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