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 按照《內蒙古自治區農業節水增效三年行動方案》的要求,烏蘭察布市立足留住用好天上水、高效利用地表水、存蓄保住土中水,聚焦興和縣大水漫灌核心區域,實施以工程節水為主,農藝節水配套,結構節水保障的綜合集成節水措施,不斷提高農業用水效率。
高位推動農業節水措施落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節水工作,不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多次對農業節水工作作出批示,及時破解農業節水難點、堵點和重點問題,推動農業節水順利進行,市政府先后出臺了《烏蘭察布市節水控水行動方案》《烏蘭察布市節水控水若干措施》。市農牧局和水利局聯合印發了《烏蘭察布市2024-2025年推進農業節水實施方案》,通過農業用水管控,水費價格杠桿,工程、結構和農藝技術等措施,推進全市農業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
加快節水灌溉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工程措施節水。突出“節水”因素,聚焦天上、地下水資源集約利用,因地制宜探索截潛蓄灌、集雨蓄灌、農藝保水等旱作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2024年承擔增發國債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3.05萬畝,截至目前,地下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項目區完成春播,正在開展田間道路、灌溉與排水、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等工程建設,預計6月底主體工程全部完成;開展旱作高標準農田“四級共建”試驗示范2887畝,選定在興和縣店子鎮、城關鎮集中展示截潛蓄灌、治溝集水、優化調水、農藝保水、引泉蓄灌、山坡匯水、集雨蓄灌等7種示范模式。
推廣農藝節水技術。加大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技術推廣應用,逐步實現按時、按需和按量灌溉,推動農業用水向高效化、精準化、智能化轉變,提高用水效率,2024年新增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面積2萬畝。推廣旱作節水技術,智慧農業,發展旱作節水農業。開展節水抗旱試驗種植;察右前旗采用的雙行雙帶種植模式較傳統模式縮短了
滴灌帶與苗的距離,減少了滴灌橫向無效擴散的距離,由澆地變為澆苗,灌溉效率提升;四子王旗應用的智能傳感監測調控設施,溫
濕度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溫濕度,通過無線電動閥自動調節灌溉水流,實現精確控制農作物生長環境,節水、節肥和節省人工投入。
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調整。在保障完成上級下達的糧油生產任務前提下,以調整優化作物內部結構為重點,堅持“以水定地、量水而種”理念,因水布局、量水生產、適水種植,持續優化種植結構。穩步審慎壓減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增加低耗水作物和耐旱作物種植面積。結合耕地輪作項目實施,重點推行蔬菜、甜菜等高耗水作物與大豆、胡麻、油菜等低耗水作物輪作。
文章來源:農牧業生態資源保護中心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