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機網 地方農機】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封城封村導致湖北春耕農事延遲了約一個月。如何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耽誤的季節趕回來,湖北農機化大顯身手。全省農機事業部門把推廣快速、優質、高效新技術新機具新模式作為重頭戲,大力推廣運用無人機植保、高速
插秧機、精準直播機、水稻側深施肥、北斗導航應用等新裝備、新技術,引導創新農機服務模式,推動全省廣大農機人員投入到春耕生產一線,在荊楚大地掀起“農機促春耕”熱潮,打響了全年農業奪豐收“第一仗”。
全力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
一是持之以恒抓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推進農機裝備優化升級。適應轉型發展和大型化、智能化、多元化機具需求,大力推廣新型、高效、節能、環保農機新產品。從2018年11月開始對植保無人機進行補貼。2019年共補貼植保無人機666臺,使用補貼資金999萬元,受益各類新型經營服務組織220戶,帶動社會投入3920萬元。目前,全省植保無人機保有量達到2400余臺。
二是繼續做好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推廣。水稻側深施肥技術加快推進,水稻側深
施肥機保有量約為200余臺,面積約3萬余畝,主要分布在荊州、黃岡、孝感等地。
三是積極開展“互聯網+北斗+農機”實踐探索,全力推進春季農機化生產的轉型升級。我省依托北斗項目已搭建了精準農業信息化平臺,統一了多種應用系統的接口標準和技術規范,聯合有關企業和研究機構在
拖拉機輔助駕駛系統前裝、高效植保裝備北斗替代GPS、插秧機輔助駕駛等方面開展了技術攻關和裝備研發。截至目前,全省已安裝北斗終端數16608臺套,超額完成項目12150臺套的目標任務,累計監測作業面積2682多萬畝,其中監測農機深松作業612多萬畝、農用無人機植保作業870多萬畝。北斗終端主要安裝在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農用無人機等四類機型上,作業監測覆蓋耕整地、播種、植保、收獲、秸稈還田離田等五個主要作業環節。
進一步加大送技術送人才送服務力度
2019年,湖北省已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近8億元,實現年度間補貼無縫對接,方便購機者隨時購機,隨時申報補貼,能夠滿足廣大農民購機需求。各地積極組織農機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幫助和指導農機手保養、檢修和調試各類農機具,做好春耕期間各類農機具、零配件和油料的儲備與供應。開展春季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行動,著力凈化農機市場。今春以來,全省已組織61.3多萬臺農機具投入春季農業生產,其中組織插秧機0.58萬臺開展早稻機械插秧;組織10萬名農機技術人員檢修機具66萬臺;培訓農機手、修理工近25.5萬人次。為春季農機化生產提供了有力的裝備保障和技術支持。
同時,受疫情影響,積極開展農機化線上培訓。今年共組織農機化線上培訓26次,網絡點擊量達到20萬次。
不斷加強農機化生產新模式的培育壯大
近年來,湖北省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呈現良好態勢。截至2019年底,全省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達到8000余,從業人員約13.3萬人。其中,經工商部門正式注冊的農機專業合作社達2562家,擁有合作社員9.24萬人,各類農業機械13.6萬臺(套),資產總額36億元以上,入社經營土地面積665萬畝,作業服務面積4219萬畝,其中跨區作業面積987萬畝,服務農戶數150萬戶,服務總收入23.6億元。在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推動下,我省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各地農機推廣部門積極推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全托管、農機租賃等農機化生產新模式,在不流轉農戶土地的條件下實現土地的規模化經營,對農村無技術、無勞力或不愿種地的農民,合作社提供耕、種、收、管、售等系列化服務。同時,合作社還向糧食產后加工及其他特色產業領域滲透,實現了從生產到加工、銷售完整的產供銷一體化服務鏈。得到了廣大農民的高度認可。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