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近年來,中央財政不斷加大對產糧大縣支持力度,各有關部門持續推動產糧大縣農業產業發展,加快建設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強化產糧大縣用地規劃和保障。近日,農業農村部分布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3683號關于重點扶持產糧大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議的答復。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強化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農村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業的發展,而農業基礎設施作為農業發展的物質條件,是促進農業進步,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而當下,我國各地農業基礎設施都存在不健全的情況,有些地區甚至嚴重匱乏,這阻礙著農業的現代化進程,對農村經濟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
其中,關于加大產糧大縣農業基礎設施投入,農業農村部回復稱:近年來,中央財政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重點,持續加大糧食主產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并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安排、資金測算中將耕地面積、糧食產量和調出量等作為測算因素,優先扶持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
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強化對糧食主產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的支持。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中央和地方共同財政事權,國務院批復的《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明確要求,建立健全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保障機制,各地要優化支出結構,將農田建設作為重點事項,按規定及時落實地方資金,壓實地方投入責任,根據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標準和成本變化,切實保障各項政府投入,省級政府應承擔地方主要投入責任。
據了解,我國共有800余個產糧大縣,包括榆樹市(吉林長春)、農安縣(吉林長春)、公主嶺市(吉林四平)、梨樹縣(吉林四平)、扶余市(吉林松原)、五常市(黑龍江哈爾濱)、前郭縣(吉林松原)、長嶺縣(吉林松原)、肇東市(黑龍江綏化)、雙城市(黑龍江哈爾濱)等等,是國家糧倉的重要保障地。專家認為,不管農業結構怎么調,糧食生產仍然是產糧大縣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未來產糧大縣還要緊扣耕地、科技、政策、農民這些關鍵點做好糧食生產。
當前,中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確立了以工業反哺農業、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戰略格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筑牢鄉村振興之基的重點。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業基礎設施都存在管理不善的問題,例如,農業設施年久失修、帶病運行等,因此,需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的維護和管理。政府作為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的主要承擔者,應制定相應的經營與管理體制,使農業基礎設施更好地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業生產與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如:促進農村經濟一體化發展,縮短農村與城市的發展差距;促進社會經濟增長,有利于提高農村居民整體收入;有利于促進農村現代化發展,健全農村經濟制度。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產糧大縣支持力度,調動產糧大縣種糧積極性,促進產糧大縣農業產業發展,加強產糧大縣用地保障,筑牢我國糧食安全根基。
注: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