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贞洁美妇迎合呻吟声_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麻豆不卡_亚洲最大av在线_喷水高潮

長順創新“四良”機制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

2023-11-11 10:28:15 來源:貴州省委改革辦、長順縣委改革辦 閱讀量:20381 評論

  【農機網 地方農機】近年來,貴州省長順縣聚焦建設農業強縣目標,以科技賦能農業生產,積極構建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四良”協同共推機制,著力提升山地特色農業現代化水平,深入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2023年8月,成功創建“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一、建良田,提升農業耕地質量。圍繞宜機宜耕、生態良好、高產穩產的目標,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提升耕地產出水平。一是高位統籌。成立縣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指揮長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大會戰指揮部,建立黨政主要領導領銜,農業農村部門牽頭,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分工負責,鄉鎮和村全程參與實施的推進機制,實現黨政統籌、上下聯動。整合涉農資金,以市場化方式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5.2億元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2019年以來,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11.36萬畝。二是專班主抓。抽調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12名業務骨干組建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專班,實行集中辦公,按照《貴州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指南》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技術指導、跟蹤服務,確保建設質量。目前,項目區道路通達度90%以上,灌區及有穩定灌溉水源水田灌溉保證率達80%以上,農田防護面積達90%以上,耕地地力達到5等以上,實現宜機作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三是群眾參與。在項目實施前,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優化項目設計方案;發揮寨老鄉賢“調解員”作用,調解疏導工程建設中出現的矛盾糾紛問題。項目實施階段,通過以工代賑方式帶動當地群眾務工就業1400余人次,發放勞務報酬1890萬元。
 
  二、育良種,提升農業制種能力。落實“藏糧于技”戰略,積極發展油菜制種、水稻和畜禽育種,打造種業大縣。一是抓油菜制種。與貴州省農科院合作培育“油研2020”良種,榮獲國家級油菜種植“三品一標”示范基地,2024年預計制種200萬斤以上,能滿足商品油菜種植面積400萬畝以上。二是抓水稻育種。與隆平農業科技黃埔研究院合作開展單季稻(卓兩優1126、展兩優8022等品種)超高產田試驗,預計畝產1000公斤以上,有效解決人均耕地不足矛盾。引種“萬兩優338”“珍野優113”等水稻試驗品種36個,選育2至3個符合長順實際的品種,規模化推廣種植,提高糧食產量。三是抓畜禽育種。在“國家長順綠殼蛋雞保種場”基礎上,持續選育擴繁優質綠殼蛋雞品種,選育形成麻羽蛋用系、麻羽肉用系及黑羽蛋用系共1.75萬套,綠殼基因純合子比例99%,綠殼蛋表現型達96.8%;建成綠殼蛋雞孵化場,年存欄綠殼蛋雞120萬羽、出欄200萬羽以上,年產綠殼雞蛋3400噸以上(日產蛋量20萬枚以上),產值2.2億元以上。
 
  三、推良機,提升農業機械化率。建立農機服務組織,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推動全縣綜合農業機械化率由2020年的44%提升到5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助力耕地滿栽滿種。一是成立農機公司強化研發。支持本地中技或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成立集山地農機研發、制造、銷售于一體的山地農機公司,自主研發制造適合山地耕作的各類農機具。目前,該公司共研發制造農機具5類1600多臺,今年以來產值已達1400余萬元。二是組建合作社推行社會化管理。按照“縣級總社、鄉鎮分社、村級支社”構架,建設農機專業合作社,整合涉農資金補充一批農機具,建設農機培訓中心和實訓基地加強農機操作手培訓。目前,全縣共有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等農機具328臺(套),持證操作員200人,農機總動力達24萬千瓦,能滿足全縣29.5萬畝的耕作需求,已拓寬農業耕種收業務至周邊平壩、紫云、惠水等7個縣(市)。今年以來,合作社營業額已達1622萬元。三是強化普及推廣降本增效。最大限度讓利于民,制定“稻油輪作”全托管850元/畝和半托管520元/畝“套餐”,廣泛推廣農業機械化耕種收,幫助種植戶節約人工成本60%以上,農戶普遍接受,今年可為農戶提供農機服務面積60萬畝次,畝均讓利群眾400元左右,機械化實現農業節本增效40%以上。
 
  四、用良法,提升農業生產質效。強化科技賦能,向良法要質量要產能。一是推廣應用新技術。推廣大豆玉米“3+2”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種植面積2.5萬畝,玉米單產達268公斤,新增大豆總產值預計達1600萬元。推廣折耳根無土栽培技術,畝產突破7500公斤,為“庭院經濟”創造新模式。推廣秸稈還田技術,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2.62%,秸稈肥料化利用2.06萬噸。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綠色防控面積達39.86萬畝次,實現農藥使用量零增長。二是推動科技示范引領。建立黨政領導領辦示范田制度,定期下沉解決問題,領辦示范田73個3.38萬畝,單產提高3%。將省科技廳10名科技特派員精準匹配到60個村開展技術指導,明晰縣級123名專業技術人員按照主要糧油作物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開展基礎性示范服務,鼓勵農技人員以“揭榜掛帥”的方式開展技術競賽,持續提高農技服務質量。今年以來,制定技術規程12項,主要糧油作物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三是推行標準化生產。以質量為前提,推廣統一種植品種、統一種植計劃、統一收購價格、統一種子供應、統一技術服務的“五統一”模式,不斷提高主要農產品標準化水平。截至目前,全縣有32個500畝以上壩區、213個養殖小單元、30萬平方米蔬菜大棚、12萬畝“稻油輪作”基地實現標準化種養殖,打造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1個、有機農產品29個、綠色食品4個。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