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8月29日,由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遵義市人民政府主辦的貴州省2023年糧食作物(水稻)機收減損大宣傳大培訓大比武活動在綏陽縣旺草鎮廣懷村火熱開賽。來自貴州省9個市(州)10支參賽隊伍進行比拼。
此次活動旨在加大機收減損宣傳力度,帶動提高廣大農機手的操作技能,加快機收減損技術推廣普及,進一步
提升機收質量、降低損失率,促進全市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夯實糧食安全基礎。
本次比賽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整齊劃一,打破規則在自然環境下進行比賽,圍繞機收完成所用的時間、安全意識及熟練操作度、作業效率、作業質量進行綜合評比。比賽現場,15位技術專家作為裁判員,根據參賽選手的表現嚴格評分。
“機收速率要超過每小時5畝,機收損失率要在3.5%以內,平均割茬高度不超過40厘米……否則就要扣分!”。隨著裁判長宣布比賽“開始!”一聲令下,選手們檢查完
收割機確保安全之后,鳴號起步。
機器轟鳴,收割機前方的
撥禾輪快速運轉,金色水稻被收入“囊”中,只在后方留下鍘碎的秸稈和一行行整齊的稻茬。選手們你追我趕,個個拼勁十足。
每組完成比賽后,裁判員開始忙起來,用卷尺測量收割面積,再查驗漏收情況,隨機圈定2平方米的面積,數出漏在其中的谷粒數量,計算出機收損失率。
“在機收的過程中,主要的難點在于選手要根據地形和水稻生長情況,來熟練準確地操控機車,比如隨著地形高低、水稻起伏,要準確地控制割臺的升降,同時要避免速度過快或過慢造成漏收、掉穗、落粒,不讓糧食損失在田間地頭。”裁判員蔡健說。
經過緊張比賽,遵義“1代表”隊以總分98.6分的好成績勇奪第一名。
“獲得這次比武冠軍,很驚喜,也很興奮。”參賽選手朱小濤說,自己從事水稻機收已有8年時間,由于手藝好、損失小,當地水稻種植大戶每年都主動請他去收割水稻。“我要繼續盡心盡力地服務好老鄉,在水稻機收中繼續做好減損,讓糧食顆粒歸倉。”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遵義市是糧食生產大市,當前水稻迎來收割期。2023年,遵義市15個縣(市、區)水稻種植面積近150萬畝。目前,各地正搶抓晴好天氣,大規模開展機械化收割。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