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贞洁美妇迎合呻吟声_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麻豆不卡_亚洲最大av在线_喷水高潮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等5部門關于推進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

———農業機械化情況2023年第2期
2023-01-16 10:14:25 來源:農業機械化管理司 閱讀量:16958 評論

  【農機網 熱點關注】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變革重塑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機公共服務體系,近日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和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浙農專發〔2022〕38號),明確了全省各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目標以及基于全程機械化作業“1+X”綜合服務功能的建設重點,強調了合理規劃布局、用地空間保障、設施裝備配備、運行機制規范等方面的建設要求和政策支持措施。現將浙江省5部門的文件刊發如下,供各地交流學習。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等5部門關于推進
 
  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
 
  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浙江省實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行動大力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行動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現就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建設提出以下意見。
 
  一、目標要求
 
  (一)總體要求。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圍繞“兩個先行”,聚焦糧食安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深入實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行動,堅持政府推動、市場主導、農戶自愿,實行“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功能定位、統一規范管理、統一標識管控”,高質量建設一批農事服務中心。用數字化改革架起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橋梁,聯動推進“三位一體”改革,實現“共享農機作業、共享農技服務、共享農資配送、共享耕地智保、共享農產品推廣、共享農耕文明”,變革重塑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機公共服務體系,為農業現代化先行提供強勁動力。到2025年,全省建成省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100個以上,區域性農事服務中心200個以上,各類涉農主體自建專業農事服務站點1000個左右,實現涉農縣農事服務功能全覆蓋。
 
  (二)目標定位。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指以糧油等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服務為重點,集成式提供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科技推廣應用、農業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等綜合農事服務解決方案。
 
  ——農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一招。把農事服務中心作為加快農業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先手棋,通過集成式提供農事公共服務,導入先進農業新品種、推廣農業技術裝備、優化資源投入結構,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變革重塑步伐。主糧作物綜合機械化率90%以上。
 
  ——農業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中心平臺。把農事服務中心作為構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的重要改革路徑,以農事服務中心為牽引,重構農業經營組織模式、重塑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破解一家一戶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劃算的事。構建5公里農事服務圈,省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服務半徑10公里以上。省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覆蓋面積2萬畝以上。
 
  ——農事新型“一站式”服務綜合體。圍繞農業全產業鏈,集成提供“農機+農技+農資”“科技+品牌+數字”服務一體化的綜合解決方案?;什怀^24小時送到田頭,農藥不超過5小時送到田頭,農機服務不超過3個小時與農機手匹配。
 
  ——農業新型數字化智能管理服務基站。推進農事服務中心建設與農業數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集中推廣遙感、航拍等智能化技術運用,集成應用耕地智保、米袋子、菜籃子、農技服務、農機作業等數字場景,推動農業生產全過程信息化、智能化,為農業數字化改革打通“最后一公里”。
 
  二、主要功能
 
  農事服務中心應具備“1+X”綜合服務功能。
 
  ——“1”指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功能,主要為水稻、小麥、油菜等糧油作物提供服務。根據需要也可為區域特色主導產業提供解決方案。年累計服務5萬畝次以上,其中省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10萬畝次以上。
 
  ——“X”是指拓展的專業農事服務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數字農業。建設“浙農事”農業社會化服務數字平臺。設置數字農業各類便民智能服務端口,集成為周邊農戶提供從農田墑情、病蟲害預警監測、新品種推廣、農技服務、農資配送到農產品網上直播等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數字化服務,提供從種糧補貼、農機補貼到政策性農險承保理賠、農業擔保信貸辦理等各類智能化便民服務。
 
  2.集中育苗。建設工廠化育秧(苗)中心,提供統一育秧(苗)、統一供秧(苗)服務,年供水稻等糧油作物秧苗10000畝次以上,或蔬菜苗3000畝次以上。
 
  3.烘干加工。建設稻麥烘干加工中心,提供稻麥統一烘干、統一清理、統一加工服務,批次烘干能力100噸以上,年烘干稻麥5000噸以上、加工稻米3000噸以上。配置谷糙分離、除雜設備,具有相應的清理除雜能力。
 
  4.農技服務。提供測土配方、統防統治、田間診斷、技術培訓、技術咨詢等服務,種類不少于2類。
 
  5.農資配送。提供種子(種苗)、肥料、農藥、農膜等農資集中采購、統一配送服務。
 
  6.農機維修。提供農機具檢查、維修、保養及關鍵零部件配送等服務,支持升級為整機銷售、配件供應、維修保養于一體的農機4S服務,服務覆蓋半徑10公里以上。
 
  7.農業廢棄物收集處理。建設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處理中心,集中收集處理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農藥廢棄包裝物等農業廢棄物,年處理5000噸以上。
 
  8.農產品營銷。擁有1個以上農產品品牌,帶動周邊農戶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年銷售水稻、小麥1萬噸以上,或油料等其他產品5000噸以上。
 
  9.倉儲保鮮冷鏈。配備低溫糧庫或冷庫,庫容2000立方米以上。
 
  10.農事研學。提供農業科普、農情教育、農耕體驗、農業休閑觀光等體驗性服務,開展新技術試驗示范,農創客孵化器,種類不少于2類。
 
  省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的“X”服務功能原則上不少于6項,其中1-4項為必選功能。區域性農事服務中心原則上不少于3項。
 
  三、建設要求
 
  (一)規劃布局先行。市級統籌,縣(市區)負責編制本地區農事服務中心建設規劃布局方案,根據區域糧食生產、農業主導產業發展需要,合理規劃布局。原則上涉農縣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規劃布局1-2個,區域性農事服務中心合理控制,按“一心多點”合理引導自建專業農事服務站點。規劃選址要緊密結合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等空間布局,至少服務覆蓋2個及以上鄉鎮。
 
  (二)用地空間保障。各地要把農事服務中心用地納入建設用地規劃,結合“三區三線”劃定,合理預留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空間。推動設施農用地、建設用地等多渠道用地供給方式,支持將直接為農作物生產服務的農資和農機具存放場所,與農產品生產直接關聯的烘干晾曬、分揀包裝、保鮮存儲等附屬設施用地納入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支持數字農業、農機維修、培訓用房等建設用地需求。允許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通過農村集體用地入股、出租等方式參與農事服務中心建設。
 
  (三)建設主體多元。重點鼓勵引導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業龍頭企業等參與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充分發揮供銷社聯農支農作用,發揮農合聯作用,支持供銷合作社投資布局農事服務中心建設。支持農機制造龍頭企業與縣域合作,采用整縣推進等形式加大投入。支持省屬國資投資現代農業,采用結對聯建等方式,加大對山區26縣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幫扶。堅持新建與改擴建相結合,充分利用現有存量服務資源,鼓勵具備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基礎的農機服務組織,在符合規劃前提下改造提升為農事服務中心,避免重復建設。鼓勵各類建設主體盤活舊倉庫、舊廠房和閑置土地等資源,承接農事服務中心建設任務。鼓勵農業(農機、農資)企業、供銷社、國有糧食收儲企業等通過股權投資、業務合作等方式,參與農事服務中心建設運營。鼓勵農創客與農事服務中心合作,共建農業創業創新孵化基地。
 
  (四)場所規模匹配。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應有固定場所,具有與服務功能要求相適應的場所規模。原則上建筑面積不少于8000平方米,其中區域性農事服務中心4000平方米以上。丘陵山區、海島地區可適當降低標準。按服務功能分區設置農機倉庫、烘干加工(統一清理)、倉儲保鮮、教育培訓、數字化應用等區塊,分別掛功能標牌。使用建設用地的功能區塊,鼓勵立體式多層建設。
 
  (五)設施裝備齊全。合理配置服務所需各類農機裝備,支持購置大中型、成套農機裝備,以及綠色低碳、智能化的農機裝備,引進試驗新研發農機裝備。各類機具保有量30臺(套)以上或農機具資產原值150萬元以上,其中省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機具保有量60臺(套)以上或農機具資產原值300萬元以上。
 
  (六)運行機制規范。農事服務中心必須與當地政府簽訂十年以上農事服務協議。建立市場化運營可持續、農民得實惠的長效運行機制。建立民主決策、財務管理、生產管理、收益分配、教育培訓等一整套完備的運營管理制度,制定全過程的作業服務技術規范和收費標準,塑造農事服務品牌。各市縣要加強對農機等社會化服務收費價格指導管理。實行線上線下雙軌運營,依托各類農業數字化服務平臺,開展“線上下單+線下上門”服務。推行“保姆式”全程托管、“菜單式”多環節托管、“點單式”單環節托管等多種服務模式,滿足農戶多樣化服務需求。
 
  四、工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牽頭,財政、自然資源、供銷、糧食等合力支持,協調解決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的重要事項和問題。省級財政在農業“雙強”資金安排中加大對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的支持力度,實行分類分檔補助,對丘陵山區、海島地區適當提高補助標準。省自然資源廳指導做好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的用地空間落實。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支持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購置先進適用農機裝備;鼓勵采取“統一購置、機具清單到戶”“自愿聯合、機具共享”等方式,推動農機共享。各地要統籌利用各類涉農政策資金,集中資源投入,發揮農事服務中心綜合功能。優先支持農事服務中心承接試驗示范、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等各類涉農財政項目。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農機作業券補貼試點,對育秧等環節進行適當補貼。支持開展標準地改革+全域宜機化改造試點。金融機構要創新開發涉農產品,加大對農機購置、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支持,推行農機抵(質)押貸款。
 
  (二)規范認定管理。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納入農業“雙強”考核。農業農村部門要牽頭制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導則,統一標識管控,塑造建筑風貌特色。對省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采用申報認定管理,對符合條件、驗收通過的,統一授牌,掛“省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標牌。加強動態監測管理,定期評估運營情況,探索服務績效與項目資金等安排掛鉤機制,實行“正向激勵+反向約束”。
 
  (三)加強監督管理。新建農事服務中心按規定程序立項。農事服務中心用地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進行動態管理。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用地不得擅自改變用途,不允許分割轉讓。對變相從事房地產開發或私自轉賣、轉租的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并收回土地使用權。農事服務中心項目竣工運營后,由所在地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會自然資源部門組織對項目承諾標準進行復核。對未按承諾標準建設、運營的項目,責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能達到約定條件的,按約定追究相關違約責任或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并取消各項優惠政策。對如期履約、服務能力強、示范效應好的投資主體,優先享受各類涉農扶持政策。
 
  (四)加強服務指導。建立健全涉農單位、科研院所常態化對接服務機制,組織農業科研院校、農業首席技術專家、科技特派員等與農事服務中心建立長期指導服務關系。常態化開展農事服務各類人才專題培訓。及時總結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和運營服務典型案例,打造一批農業現代化標志性成果。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