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編輯視角】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土為糧之母,耕地是糧食安全的載體。據統計,1957年至1996年,我國耕地年均凈減少超過600萬畝;1996年至2008年,年均凈減少超過1000萬畝;2009年至2019年,年均凈減少超過1100萬畝。這一趨勢反映在人均耕地面積上是,一調(第一次全國土地調查)為1.59畝、二調1.52畝、三調1.36畝。
需警惕的是,現有耕地19.18億畝,如果以這樣的速度減少,10年后可能會突破18億畝紅線。嚴格土地管理,直接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守住耕地紅線,不僅數量上不能減少,質量上也不能搞“變通”。2021年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三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耕地保護提出明確要求: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
目前,一些省份耕地保有量已突破耕地紅線,有的甚至低于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面積。近期,為響應這一重要號召,全國多省/市開始推行或實施相關舉措支持耕地保護。
黑龍江打造黑土保護“龍江模式”2.0版
為了進一步加強保護黑土地,不斷升級黑土地保護“龍江模式”,推進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實施,夯實黑龍江省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的“壓艙石”和“穩壓器”作用,省農業農村廳組織了來自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省農科院、省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等19家單位、30余位專家,共同成立了黑土耕地保護協同創新推廣體系(簡稱黑土體系)。這也是全國首個黑土地保護專家體系。
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
《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于2022年1月19日經湖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已予公布,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陜西省耕地保護激勵暫行辦法》印發
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陜西省耕地保護激勵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進一步落實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建立健全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耕地保護激勵機制,助力鄉村振興。
《辦法》明確,全省每年確定3個市、15個縣(市、區)、100個鄉(鎮)人民政府作為省級激勵對象,對受省級激勵鄉(鎮)人民政府一次性給予100萬元資金獎勵。《辦法》提出,省級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牽頭負責對全省耕地保護工作進行考核評價,并對耕地保護激勵資金進行跟蹤問效。《辦法》要求,省級耕地保護激勵資金主要用于農田基礎設施后期管護與修繕、耕地開發和耕地質量提升、永久基本農田建設與保護。
浙江省計劃落實最嚴耕地保護制度
為提升耕地質量,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浙江省將以“田長制”為載體,進一步強化耕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耕地進出平衡制度、耕地目標責任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剛性約束制度管地,強化補充耕地項目選址審查,嚴把驗收關,創新后期管護方式,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確保“占優補優”,做到“占劣補優”。
同時,持續推進“百千萬”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工程、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3+X”2.0工程,形成一批“百畝方、千畝方、萬畝方”集中連片優質耕地。充分運用數字化改革成果精準管地,推廣“耕地智保”“天巡地查”應用場景,實行全覆蓋、無死角的動態監管,實現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行為、耕地變化“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置”。
江蘇省財政下達15億元支持耕地保護
為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提高國土空間治理能力,保障糧食安全。近期,江蘇省財政廳下達市縣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15億元,統籌用于基本農田建設、耕地開發、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等項目。
四川構建“五級”耕保網格化監管體系
近日召開的2022年四川省自然資源工作會議提出,積極推行“田長制”,推動建立耕地保護“省、市、縣、鄉、村”五級網格化監管體系。會議提出,2022年全面加強耕地保護,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壓緊壓實耕地保護責任。會議明確,落實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制定《四川省建設項目節地評價規程》,規范審批標準、細化審查要點,從嚴管控占用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
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國一件頭等重要的大事,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最根本的是保護耕地。保護耕地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和子孫后代。當下,我們面臨耕地質量保護和數量保護這一世界級難題,也是一個需要持續長期去攻關的課題。
注: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黑龍江日報、陜西日報、浙江日報、湖南人大網、江蘇省財政廳、中國新聞網、中國自然資源報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