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 為加快發展青島市農業社會化服務,構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機制,近日,青島市農業農村局、青島市供銷社發布《關于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提檔升級工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相關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通知》指出,以培育農業服務業戰略性大產業為目標,以聚焦農業生產薄弱環節和服務小農戶為重點,以土地規模化、組織企業化、技術現代化、服務專業化、經營市場化為引領,按照引導、扶持、服務的思路,大力培育服務主體,積極創新服務機制,著力拓展服務領域,加快推進資源整合,逐步完善支持政策,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快速發展,提升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和綠色化水平,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青島市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通知》明確了目標任務,大力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提檔升級工程,全市農業社會化服務專業化、科技化、信息化、市場化、集成化水平顯著提升,建立農民參與度高、農業提質增效明顯的聯農帶農機制,對現代農業支撐功能作用顯著增強;構建起組織結構合理、專業水平較高、服務能力較強、服務行為規范、覆蓋全產業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將農業服務業發展成為要素集聚、主體多元、機制高效、體系完整、具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力的現代農業大產業。到2022年,市、區市、鎮、村和服務組織五級服務體系初步構建完成。到2025年,全市構建形成體系完整,上下貫通,服務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市級形成協同推進機制,西海岸新區、即墨區和三市各建成1個縣級數字化服務中心,建設完善50個以上鎮級區域性農業全產業鏈綜合服務中心,培育50個省級示范服務組織,500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組織化、社會化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培育鎮村兩級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人才5000人以上。
工作實施方面,《通知》提出了六項措施:
健全五級服務體系。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元發展,梯次聯動”的原則,建立健全市、縣、鎮、村、服務組織五級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市級要加強市域統籌,建立協調聯動機制,整合農機、農技、投入品、信息化和農業科研等農業社會化服務資源,實現要素集聚化、技術集成化、裝備現代化,系統性提升全域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縣級要發揮好“前沿指揮部”的作用,在統籌整合各類服務資源做好服務的基礎上,搭建便捷高效、監管有效的信息化數字化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提高服務質效。鎮級要發揮好“前沿陣地”的作用,根據市場需求,充分依靠社會力量,健全完善鎮級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的功能,搭建全產業鏈區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村級要發揮好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村干部的帶頭作用,宣傳社會化服務政策,組織發動村民更好的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鼓勵有能力的村集體經濟組織積極開展對村民和周邊農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服務組織要發揮好人才、技術、裝備優勢,以農業生產提質增效為目標,提供優質周到的服務。
培強五類服務主體。以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為主的各類專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專業戶等主體,各具優勢、各有所長,要推動各盡其能、共同發展。把專業服務公司和服務型農民合作社作為社會化服務的骨干和火車頭,通過培育引導,推行統一的服務模式、服務標準、服務合同、服務流程,引領帶動全市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提升服務水平。要推動專業服務公司和服務型農民合作社通過兼并式、整合式、聯合式橫向聯合,擴大服務規模;通過以產業鏈為依托縱向聯合,建鏈、補鏈、強鏈,聯合上下游企業,延長產業鏈,提升服務價值;通過橫向聯合與縱向聯合共同發展的交叉十字聯合,提供全方位服務。要充分利用供銷合作社的系統優勢,提升農資供應和配送等社會化服務水平。要充分發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入股式、合作式、中介服務式和直接服務式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面向農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因地制宜培育一批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典型。要加強對服務專業戶的培訓和指導,推動其更新服務裝備,提升服務技術水平。
推廣五種服務模式。鼓勵服務主體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和組織形式,大力發展多層次、多類型的專業化服務。要把農業生產托管作為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的重要方式,因地制宜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等服務形式,有效滿足多樣化的服務需求。重點支持推廣與農戶簽訂長期服務合同,形成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的“土地入股+保底收益(產量)+增收分紅”托管服務模式;因地制宜推廣“服務主體+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服務主體+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農戶”、“土地流轉+村集體經濟組織+生產托管”、“服務主體+農戶”等服務模式,發展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提高土地產出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拓展五類服務領域。堅持需求導向,聚焦糧油等重要
農產品主產區,聚焦一家一戶小農辦不了、辦不好或辦了不劃算的農業生產環節,聚焦制約當地農業提質增效和綠色發展中的突出短板,聚焦解決當地農業生產普遍存在的關鍵環節、薄弱領域問題,聚焦良田、良種、良技、良機“四良”融合,加大對社會化服務的引導支持力度,為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提高綜合效益與競爭力提供有效支撐。在此基礎上,引導服務主體服務范圍向果菜茶等特色經濟作物拓展;從種植業向養殖業等領域推進;從大田作物向設施作物延伸;從產中向產前統一供種、供肥、供藥延伸;從產中向產后的烘干、銷售及糞污、尾菜、秸稈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其他環節及金融保險等配套服務延伸,不斷提升社會化服務對農業全產業鏈及農林牧漁各產業的覆蓋率和支撐作用。
提升服務科技水平。對擁有人才、裝備、技術等資源優勢,能夠提供集農資供應、技術集成、農機作業、倉儲物流、農產品營銷等服務于一體的農業生產經營綜合解決方案的服務主體給予重點支持并優先承擔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投入品、技術、裝備導入小農戶,切實解決推廣應用難,農業科技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全市培育打造符合條件的服務主體10個以上,全市發展千畝服務型規模經營示范區100個以上。鼓勵服務主體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和手段,推廣應用遙感、航拍、定位系統、視頻監控等成熟的智能化設備和數據平臺,對農牧業生產過程、生產環境、服務質量等進行精準監測,以數字化、智能化的社會化服務推動無人農場建設,進行中央財政資金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作業的機械裝備要全部安裝農用北斗終端。鼓勵服務主體與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科研院所等加強合作,開展服務行業重大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解決服務主體普遍面臨的技術、裝備、人才等難題。推動農資企業、農業科技公司、互聯網平臺等各類涉農組織向農業服務業延伸,采取“農資+服務”“科技+服務”“互聯網+服務”等方式,推進技物結合、技服結合,提升農業科技應用水平。充分用好中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
強化行業監管指導。建立專業化服務人才隊伍,每鎮至少有1人能指導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依靠村干部、農機手和服務組織工作人員等每村至少1人能組織農戶接受農業社會化服務。各區市要研究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服務標準和服務規范,強化服務過程指導和服務效果評估。加強服務價格監測,防止價格欺詐和壟斷。強化服務合同監管,推廣使用示范文本,規范服務行為,保障農戶權益。要積極探索在金融機構開設生產托管資金專戶并由縣級農業農村部門監管,農戶先交費后服務方式開展生產托管。探索服務組織繳納服務質量風險擔保金等方式加強對生產托管服務質量的監管。各區市要健全完善服務主體名錄庫,加強動態監測,對弄虛作假、質量不達標的,一律清出名錄庫,推動服務主體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鼓勵建立區域性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行業協會、行業聯盟等,發揮其聯系政府、服務會員、整合資源、自律規范的功能。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青島市農業農村局。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