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 2021年10月26日,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在青島世博城國際展覽中心拉開帷幕。同期由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主辦的丘陵山區生產機械化論壇也于26日下午,在參會一眾的熱情期待中如期開啟。
本屆論壇邀請了高校、科研院所5位頗具代表的行業專家,就不同地理區域丘陵山區生產機械化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亟需解決的技術難題等進行深入剖析,探討了丘陵山區生產機械化發展戰略和模式。雖然受疫情影響,但與會專家及農機同行、觀眾仍竭力克服困難,齊聚一堂分享交流經驗、尋策問計,現場高潮迭起,觀眾掌聲熱烈。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中國農業大學楊敏麗教授
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領軍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敏麗作了題為“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路徑的探索與思考”的專家報告。楊教授在報告中分析了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需求,介紹了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與問題,并通過豐富的案例講述,提出了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實現路徑和對策措施。她指出,要發展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就要加大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力度,加強農機農藝融合的適宜機械化技術模式的推廣與培訓,加大丘陵山區先進適用、小型智能農機研發與推廣,推進產后處理機械化,大力推進信息化、數字化、企業化的農機社會化服務模式,同時更要注重政策導向,實施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差異化政策。
李旭東研究員
遼寧省農機學會會長、遼寧省農業機械化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張旭東以“遼寧丘陵山區機械化現狀及發展趨勢”為題,介紹了遼寧省農機裝備現狀,指出制約遼寧省農機化發展的短板即占全省國土面積60%的丘陵山區機械化,為推進丘陵山區機械化,全面提高全省農機化發展水平,遼寧省從六大領域對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發展進行深入研究。他指出下一步,遼寧省將重點開展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關鍵裝備研發與集成應用、輕簡高效農業裝備與集成應用、農田自動駕駛及智能作業管理系統研發與應用、農用機器人及無人機研發與應用、設施農業智能裝備研發。
馮小川部長
深圳市現代農業裝備研究院智能裝備部部長、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所人工智能中心工程師、中國農業機械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馮小川在題為“廣東丘陵山區機械化+信息化融合應用探討”的專題報告中,對廣東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現狀及制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機械化+信息化融合是解決廣東農業機械化發展受“七山二水一分田”土地類型及作物種類多樣化農業特征制約的有效手段。他指出目前廣東省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還面臨諸多問題,但在農業4.0時代,農機化、數字化融合是必然的趨勢,種植標準化、作業機械化、管理信息化、生產智能化將是機械化信息化融合應用的“四部曲”,農機信息化服務平臺的搭建將為農機社會化服務賦能。
徐一研究員
四川省農業機械研究設計院副總工、研究員,四川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麥類機械化耕作栽培技術崗位專家徐一研究員在“四川高原地區青稞全程機械化與鄉村振興”的報告中,向大家介紹了四川省青稞種植概況、針對青稞機械化生產開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青稞是青藏高原藏族同胞的主要糧食作物,有著3500余年的種植歷史,推進青稞全程機械化對于保持藏族傳統文化、尊重藏族同胞生活習慣有重要意義,事關青藏高原地區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徐一研究員從提升農機裝備力量、機手技術培訓、高標準農田建設方面提出推進青稞機械化發展的思路。
廖增強高級工程師
云南省農業機械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廖增強以“茶葉精制加工清潔化設備及智能化趨勢”為題,通過小視頻、圖片向大家直觀地展示了普洱茶、白茶的加工工藝及設備配置,指出目前茶葉精制加工存在部分茶葉精加工不適應機械化、除雜率問題及部分關鍵技術難點,并就適應不同茶葉生產
加工設備及各種加工工藝個性化要求、兼具信息化、實現茶葉生產加工與社會經濟生活智能互聯互動的茶葉精制加工生產線智能化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
一下午的會議緊張激烈,專家們用具體實例,深入淺出地為大家分析問題難點,同時提出了可行的建議和對策,為進一步破解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主要技術“瓶頸”,推進全程全面機械化發展,助力山區農民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提出了科學的解決方案,讓參會農機同行、觀眾受益匪淺。
論壇合影
不知不覺間論壇已接近尾聲,在專家們的熱情回答與觀眾的意猶未盡中,本屆論壇落下了帷幕。踏著暮色,不禁又期待起下一次的再聚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