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科技創新】 秋收期間,秸稈產生量大、時間集中、還田面廣,為做好糧食主產區主要農作物秸稈的高質量還田和還田地塊的科學管理,提升耕地地力,確保下茬作物穩產豐收,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東北地區
(一)科學及時做好玉米秸稈還田
1. 玉米連作和玉米大豆輪作是東北旱作區的主要種植模式,在玉米成熟后及時收獲并粉碎秸稈還田,為秋季耕整地作業搶出時間。病蟲害較嚴重的地塊,秸稈應收集離田處置。一般情況下,秸稈粉碎的長度越小,蟲害的發生現象越小。
2. 為節約成本、不誤農時,
玉米聯合收割機需加裝秸稈粉碎拋撒還田裝置,收獲玉米的同時將秸稈粉碎,均勻地拋撒在地表。秸稈粉碎作業質量要求:秸稈留茬高度≤ 10 cm,切碎長度≤ 10 cm、成撕裂狀,秸稈粉碎長度及留茬高度不合格率≤ 10%,拋撒不均勻率≤ 20%。
3. 玉米秸稈覆蓋條帶耕作、翻埋還田和碎混還田的地塊在土壤封凍前完成整地作業,免耕地塊留茬覆蓋越冬。
玉米秸稈覆蓋條帶耕作:秸稈粉碎拋撒后,采用條帶耕作機將秸稈進行歸行處理,使播種帶地表裸露、在封凍前完成播種帶的表層耕作,翌年春季精量播種;或采用秸稈歸行機將秸稈進行歸行處理,翌年春季免耕播種。
玉米秸稈翻埋還田:秸稈粉碎均勻拋撒地表,在封凍前完成翻地、耙地等作業,翻耕深度25 cm以上,壟作地塊一并完成起壟,鎮壓后越冬。
玉米秸稈碎混還田:秸稈粉碎拋撒后,在封凍前進行深松耙地或深旋耕,耙(旋)深15 cm以上,壟作地塊一并完成起壟,鎮壓后越冬。
4.未有深翻和深松基礎的地塊進行免耕播種,須配合苗期深松作業。
(二)科學及時做好水稻秸稈還田
1. 東北地區水稻主要采取連作的種植模式,病蟲害較嚴重的地塊,秸稈應收集離田處置。
2. 秸稈還田地塊,
水稻聯合收割機需加裝秸稈粉碎拋撒還田裝置,收獲的同時粉碎秸稈。秸稈粉碎作業質量要求:秸稈留茬高度≤ 10 cm,切碎長度≤ 10 cm,秸稈粉碎長度及留茬高度不合格率≤ 10%,均勻地拋撒在地表。
3. 收獲前稻田應及時排干水,秋季稻田土壤水分適合機車下田作業的地塊,在封凍前完成整地作業,可結合秋整地每畝施尿素3-4 kg;田間水分多不適合整地的地塊,待翌年春季整地。
水稻秸稈翻埋還田:秋季秸稈粉碎后及時翻地,立垡越冬;翻耕深度18-25 cm,實現秸稈全部深埋還田,漏耕率≤ 2.5%,重耕率≤ 5%,水田池邊翻地整齊。
水稻秸稈旋耕還田:秋季秸稈粉碎后及時旋耕整地,旋耕深度14-16 cm,實現秸稈全部深埋還田,漏耕率≤ 2.5%,重耕率≤ 5%,水田池邊旋耕整齊。
二、黃淮海地區
1. 黃淮海地區玉米多為活稈成熟,應在玉米秸稈水分含量高、易粉碎時及早粉碎還田,避免其從土壤中繼續吸收養分,造成土壤養分浪費。病蟲害較嚴重的地塊,秸稈應收集離田處置。
2. 選用帶有粉碎拋撒裝置的
聯合收割機或秸稈粉碎還田機。秸稈粉碎作業質量要求:秸稈留茬高度≤ 5 cm,切碎長度≤ 8 cm,秸稈粉碎長度及留茬高度不合格率≤ 10%,拋撒不均勻率≤ 20%,漏切率≤ 1.5 %。機械在地頭拐彎時易造成秸稈聚堆,整地前要均勻散開。
3. 后茬種植小麥時,在完成粉碎、施肥作業后,可采用深旋耕、深耕翻壓或隔兩年深翻一次的輪耕方式使秸稈還田整地;小麥播種后要及時鎮壓。
玉米秸稈深旋耕還田:秸稈粉碎拋撒后,進行深旋耕1-2遍,旋耕深度15-18 cm,使秸稈均勻地分布在表層土壤中;深旋耕后及時鎮壓 ,有利于小麥播種深度一致,確保苗齊苗壯。
玉米秸稈深耕翻壓還田:秸稈粉碎拋撒后,進行翻地、耙地等作業,耕深要求25 cm以上,使秸稈完全被掩埋在耕層中;深耕后及時耙實鎮壓,達到地平土碎,有利于秸稈腐解和小麥出苗、生長。
玉米秸稈輪耕還田:秸稈粉碎拋撒后,以3年為一周期,第1年采用深耕翻壓還田方式,耕深25 cm以上;第2和3年采用旋耕還田方式,耕深15 cm左右。輪耕還田方式在確保秸稈還田質量前提下,可有效降低機械作業成本和能耗。
4. 整地后如土壤墑情不好,須澆足底墑水再播種,為小麥出苗提供充足的水分,塌實土壤,保墑防寒,利于秸稈腐解。冬小麥生長季重點關注返青期、拔節孕穗期、灌漿期等關鍵生育期的土壤墑情,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灌溉,建議冬前灌水,利于小麥安全越冬。
三、長江中下游地區
1. 秋收期間區域內連續降雨或干旱情況時有發生,在水稻收割時,應選用配備秸稈切碎勻鋪裝置的聯合收割機完成秸稈的粉碎、拋灑。病蟲害較嚴重的地塊,秸稈應收集離田處置。需要秸稈移除的重金屬污染管控區,秸稈另行按離田方法處理。
2. 選用帶有粉碎拋撒裝置的聯合收割機或秸稈粉碎還田機。秸稈粉碎作業質量要求,秸稈留茬高度≤ 15 cm,切碎長度≤ 10 cm,秸稈粉碎長度及留茬高度不合格率≤ 10%,均勻地拋撒在地表。另可選用75馬力以上拖拉機,配置撒肥機施用基肥,配置反轉滅茬旋耕機、或鏵式犁、或犁旋一體復式機進行水稻秸稈還田作業,配置播種、開溝機具,進行油菜或小麥播種、鎮壓和開溝,優選帶旋耕滅茬、開溝起壟、施肥播種等多種功能的一體機進行全過程一次性作業。
3. 后茬作物為油菜的,應基于秸稈還田腐解規律和養分釋放特征,氮肥適當前移,將80%左右的氮肥用于基肥。稻田油菜免耕飛播田塊,建議水稻秸稈留茬高度40-50 cm,減少稻草覆蓋厚度以利油菜出苗,秸稈切碎長度≤ 10 cm,均勻覆蓋還田。
4. 后茬作物為小麥的,根據播種期溫度、墑情、秸稈還田整地質量等影響因素適當調節播種量,播種時隨種隨壓,未帶鎮壓裝置或鎮壓不實的田塊要在小麥播種后及時鎮壓,確保種(根)土密接,培育壯苗。應基于秸稈還田腐解規律和養分釋放特征,氮肥適當前移,將70%左右的氮肥用于基肥。
5. 水稻收獲后不接茬油菜或小麥的,或者后茬作物為免耕飛播紫云英等綠肥的,可選用配備秸稈切碎勻鋪裝置的聯合收割機進行高留茬收割水稻,同時將秸稈切碎后均勻鋪撒作業。
四、西南地區
(一)科學及時做好水稻秸稈還田
1. 在平原和高原平壩區,主要進行水稻秸稈粉碎覆蓋和粉碎翻埋還田。病蟲害較嚴重的地塊,秸稈應收集離田處置。水稻收獲時,采用帶有秸稈切碎拋撒裝置的聯合收割機進行收獲,同時完成秸稈粉碎和均勻拋撒。秸稈粉碎作業質量要求:秸稈留茬高度≤15 cm,切碎長度≤ 10 cm,秸稈粉碎長度及留茬高度不合格率≤ 10 %,拋撒不均勻率≤ 20%,均勻地拋撒在地表。
水稻秸稈粉碎覆蓋還田:要求秸稈拋撒均勻,田塊落干無明水,避免秸稈覆蓋后隨水漂浮。
水稻秸稈粉碎翻埋還田:需在下季作物播種時,結合整地通過翻旋機械進行滅茬、翻旋和秸稈翻埋還田一體化作業。耕整時用機械進行翻壓,將秸稈與表層土壤充分混勻,翻壓深度在8-10 cm;旋耕整地時每畝施用尿素5-8 kg,調節碳氮比加速秸稈腐解,后期可根據作物長勢適量減少氮肥用量。
2. 在丘陵及山地區域,主要進行水稻秸稈整株覆蓋還田。病蟲害較嚴重的地塊,秸稈應收集離田處置。水稻人工收獲時,秸稈多采用整株覆蓋還田,將秸稈均勻覆蓋在稻樁行間,開廂或寬窄行種植水稻的可將秸稈均勻覆蓋于廂面或寬行中。
有灌溉排水條件的田塊,農作物秸稈與土壤混勻后,可灌水浸泡田塊2-3天,加速秸稈在土壤中的水分吸收與腐解;無灌溉條件的田塊,應在秸稈翻壓與土壤混勻后及時整地,減少水分蒸發。采用秸稈覆蓋還田免耕的保護性耕作,宜每隔2-3年深耕深松一次。
(二)科學及時做好玉米秸稈還田
1. 在平原和高原平壩區,玉米單作或輪作(玉米-油菜、玉米-小麥等模式)且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情況下,主要進行玉米秸稈粉碎翻埋還田。病蟲害較嚴重的地塊,秸稈應收集離田處置。玉米收獲時,采用帶有秸稈切碎拋撒裝置的聯合收割機進行收獲,同時完成秸稈粉碎和均勻拋撒。秸稈粉碎作業質量要求:秸稈留茬高度≤ 10 cm,切碎長度≤ 10 cm,秸稈粉碎長度及留茬高度不合格率≤ 10%,拋撒不均勻率≤ 20%,均勻地拋撒在地表。玉米秸稈最佳粉碎期是在玉米成熟后,秸稈呈綠色,此時秸稈本身含糖分、水分大,易被粉碎,可加快腐解,增加土壤養分。
待下季作物播種時,采用耕作機械進行翻壓,將秸稈與表層土壤充分混勻,翻壓深度在15-20 cm;旋耕整地時每畝施用尿素5-8 kg,調節碳氮比加速秸稈腐解,后期可根據作物長勢適量減少氮肥用量。
2. 在丘陵和山地區域,玉米間套作(小麥-玉米//大豆、小麥-玉米//甘薯或油菜-玉米等模式)或單作的情況下,主要進行玉米秸稈整株條帶覆蓋還田。病蟲害較嚴重的地塊,秸稈應收集離田處置。玉米人工收獲時,將玉米秸稈按照歸行化方式處理,均勻方向一致順鋪在玉米原位種植帶或者下季空閑行上,不影響下季作物播種作業。
農業農村部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專家組
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