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民增收,不斷強化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培育壯大鄉村產業,引導支持農民外出務工,持續深化農村改革,“十三五”期間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
翻番目標提前實現。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021元,提前1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2020年面對疫情沖擊,各地各部門著力穩就業、促創業、興產業,農民收入逐季好轉,全年實際增長3.8%,收入達到17131元,較2015年增加5709元。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長較快,2020年達到12588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7.87%,高于全國農村平均水平1.87個百分點,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實現小康目標。
收入結構更加優化。農民不僅務農能增收,外出打工、在鄉創業、盤活資源成為增收的新亮點。
從經營收入看,農產品增值空間不斷拓展,鄉村休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家庭經營凈收入由2015年的4504元增加到2020年的6077元。
從務工收入看,農民工數量穩步增加,工資水平不斷提高,工資性收入2020年達到6974元,5年間增加2374元,對農民增收貢獻大,貢獻率達到41.6%。
從財產收入看,農村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帶動財產凈收入快速增長,2020年達到419元,比2015年增加66.3%,“十三五”期間年均名義增長10.7%,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從轉移收入看,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加強,農村居民醫療、養老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轉移性收入占比明顯提高,2020年達到3661元,占比達到21.4%,比2015年提高3.3個百分點。
城鄉收入倍差逐步縮小。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核心任務。“十三五”期間農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比城鎮居民收入增速高1.24個百分點,增速已連續11年跑贏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由2010年的2.99:1縮小到2020年的2.56:1。
但也要看到,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還在拉大,區域間收入差距依然明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難度仍然很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到2035年城鄉居民收入再邁上新的大臺階,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農業農村部將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高質高效,拓展農民家庭經營凈收入空間;大力發展富民鄉村產業,促進農民就業創業,著力增加農民工資收入;深化農村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穩定和加強農民種糧補貼,加強民生保障力度,著力增加轉移收入。通過“四個輪子”一起轉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