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2020年3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出臺《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正式啟動了東北地區保護性耕作的推進行動。這一行動計劃覆蓋東北四省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要在2025年達到1.4億畝土地實施保護性耕作,占東北適宜區域耕地面積的70%。第一年的補貼總額為16億元。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認為,免耕
播種機是實施保護性耕作的關鍵物質基礎。秸稈覆蓋還田免耕和秸稈覆蓋還田少耕兩種保護性耕作技術類型得以重點推廣。
隨著農民土地保護意識的增強,免耕播種機成了眾多農民的耕作“利器”。保護性耕作抗災穩產技術優勢在2020年得以充分顯現。轉眼間,自保護性耕作計劃推行以來已歷經10個月,現階段實施情況如何?以下數據足以說明。
2020年7月份遼西北、內蒙東四盟等地持續干旱,一些地塊因干旱減產30%以上甚至絕收,而規范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地塊玉米抗旱期延長了10~15天左右。2020年9月份黑龍江、吉林的臺風強降雨,使得一些傳統耕作地塊玉米大面積倒伏,而保護性耕作地塊由于玉米根系扎得更深、土壤較為緊實,抗倒伏效果明顯。2020年保護性耕作實施地塊成功抵御了春寒、夏旱、臺風等不利天氣因素影響,產量受影響程度較小,實現了糧食保產穩產。
內蒙古自治區: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1207個農機服務組織參與了保護性耕作作業,投入免耕播種機3355臺(套),服務農戶達到3.2萬戶,完成免(少)耕播種作業758.93萬畝,超額完成農業農村部下達的700萬畝年度任務。
扎賚特旗:自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工作開展以來,扎賚特旗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決策部署,成立以政府旗長為組長的保護性耕作推進行動領導小組,因地制宜制定實施方案。2020年,扎賚特旗實際完成保護性耕作90萬畝,占適宜面積的22.5%。其中,全量秸稈覆蓋面積5.9萬畝,部分秸稈覆蓋面積84.1萬畝。建立旗級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1個,鄉級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4個。
吉林省:吉林省委、省政府按照國家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部署要求,把保護性耕作作為黑土地保護的首推重大技術,擺上突出位置,納入重要日程,舉全省之力推進各項任務措施落實。在國家安排1300萬畝任務的基礎上,省里專門安排省級補助資金2億元,增加500萬畝任務,總面積達到1800萬畝,作業補助資金達到7.2億元。2020年,吉林省41個縣(市、區)共實施保護性耕作1852萬畝,超出國家下達任務指標552萬畝,超出42.46%。
遼寧省:2020年10月22日,遼寧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省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工程中心在昌圖縣舉辦全省保護性耕作技術培訓班。目前,在推進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方面,鐵嶺縣3家縣級基地引進了條耕機,正在推廣秸稈集行免耕播種技術。秸稈集行免耕播種技術大優勢就是不用燒秸稈,秸稈直接還田,實現良性循環。撫順市創建高標準保護性耕作縣級應用基地2個,鄉級應用基地2個,實施保護性耕作1.255萬畝,超額完成省農業農村廳下達的1萬畝任務指標。 目前,在推進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方面,鐵嶺縣3家縣級基地引進了條耕機,正在推廣秸稈集行免耕播種技術。秸稈集行免耕播種技術大優勢就是不用燒秸稈,秸稈直接還田,實現良性循環。
黑龍江省:2020年,哈爾濱市進一步加大保護性耕作的實施力度,采用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播種和秸稈覆蓋還田少耕播種兩種技術模式,全力推進保護性耕作技術革命。在阿城、巴彥、雙城、依蘭、五常等適合保護性耕作的區、縣(市)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 125萬畝。
據我國國家統計局統計,2020年我國糧食再獲豐收,全年糧食產量達到13390億斤,比上年增產113億斤,這一喜人成績也足以證明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實施對糧食增產具有顯著成效。
回顧在2020年11月13日在青島召開的中國農業機械展覽會上,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總站、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聯合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舉辦了保護性耕作技術及智能裝備展覽活動,展示高性能玉米免耕播種機、宣傳東北四省區保護性耕作技術路線。
保護性耕作地一般地表較硬、覆蓋多,須采用免耕播種才能播種,免耕播種機可一次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等多項工序。在國家大力保護黑土地的號召之下,可以確定的說免耕播種機市場前景一路看好。
部分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旗縣市農牧業局、新浪黑龍江、央視網、遼寧農業農村廳、吉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中心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