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編輯視角】 在3月25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游鈞就《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有關情況進行介紹。他表示,截至目前,今年已有146萬戶企業享受失業保險穩崗返還,金額達222億元,共惠及4951萬職工,受益企業戶數已超去年全年。
今年受疫情影響,部分職工就業穩定性受到影響,然而,企業職工有失業保險來保障,那么廣大農民的就業問題如何解決呢?
3月2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通知》,從“分類推進農村勞動力就業”、“精準穩妥推進農村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積極引導農村創新創業”、“挖掘農業農村內部就業潛力”、“動員組織農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強化農民技能培訓”、“充分發揮農業農村投資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大力扶持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增收”等八方面采取措施為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提供空間和動力。
其中,“農村創新創業”表現尤為突出,在廣大農村多點開花,已成為農民就業的一種新趨勢。
由于農民外出務工受到一定影響,因此返鄉農民工留鄉創新創業呈現增加趨勢,農民工表示更愿意在“家門口”創業。據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農村研究院調查,外出農民工中有22.6%打算留鄉就業,2.6%打算留鄉創業。這是今年眾多農民工在就業方面出現的新變化,同時這也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重要支持。資料顯示,這一新趨勢表現出了以下特點:
利用平臺創業:不少留鄉人員在淘寶、快手、抖音、美菜網等平臺注冊創業。據數據統計,美菜網1月以來鄉鎮社區果蔬團購“團長”超過5萬人,申請“團長”人數月環比增速超過10%。阿里巴巴2月以來每天新增淘寶店鋪3萬多家,其中一半以上是鄉鎮賣家。快手新開通的“快手小店”比去年同期增長163%。
創新業態創業:據調度,不少留鄉人員創辦衛生服務、健康養生、共享農莊、在線教育、居家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特別是利用大數據、互聯網、機器人等信息技術,發展5G視頻農業、無人運輸、無接觸配送、點對點直供、產銷合作社等。
創新模式創業:據監測,疫情期間80%的農村創業主體意向訂單減少、原材料成本上漲、市場需求受到抑制,不少創業主體開始謀劃轉型升級,20%正在改變現有的客服模式,60%正在改變營銷模式,40%向研發設計上游拓展。
疫情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困難,同時也催生了新的發展態勢。也許有人會問,疫情過后,這種新態勢會持續發展嗎?從長遠來看,如何從根本上促進小農戶發展、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
3月3日,農業農村部印發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文件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的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具體規劃,提出了五大支持政策和四大保障措施,為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培育發展工作指明了路徑和方向。《規劃》的實施,必然會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的進一步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
結語:隨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進程加快,“未來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問題日益凸顯。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進方向和必由之路。要實現產業興旺,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培養一批高素質農民,吸引人才服務于農業和農村,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才能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夯實鄉村全面振興的產業基礎。
未來,“舊版”的小農戶格局將逐漸引入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舊版”農民也將逐步“升級”為新發展形式下的高素質新型農民。你期待嗎?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