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贞洁美妇迎合呻吟声_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麻豆不卡_亚洲最大av在线_喷水高潮

四川省找準短板、強化措施,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2019-11-21 12:01:19 來源:農機網整理發布 閱讀量:25884 評論

  【農機網 地方農機】 11月11日,四川省召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聯席會議第1次會議 。會議指出,全省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大行動”推進有力有序,基本完成了階段任務,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效明顯,城鄉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鄉村治理取得了新的進步。
 
  阿壩州: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1、技術標準、規劃編制著力加強
 
  (1)加強總體謀劃。以農村垃圾、污水、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為主攻方向,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結合阿壩州實際,及時研究出臺制定下發《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通知》,各縣(市)結合實際分別制定本區域三年行動整治方案,確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目標和年度任務。(2)啟動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編制。緊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推進州、縣、鄉三級鄉村振興試點工作,全面完善試點縣、試點鄉鎮“1+6+N”規劃編制工作。全年共啟動省級試點縣1個(汶川縣)、省級試點鄉鎮1個(理縣薛城鎮),州級試點縣1個(紅原縣)、州級試點鄉鎮3個(馬爾康市松崗鎮、小金縣沃日鎮、黑水縣沙石多鄉),縣級試點鄉鎮14個、縣級試點村14個。(3)制定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技術標準。積極總結農村“廁所革命”典型技術模式,農村公共廁所建設與管護典型案例,印發《農村戶廁建設技術要求(試行)》、《關于切實提高農村改廁質量的通知》等技術標準或指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基本實現了有章可循、有標可依。
 
  2、農村“廁所革命”扎實推進
 
  農村“廁所革命”順利推進。通過農村“廁所革命”現狀底數排查,進一步摸清摸準阿壩州農村“廁所革命”現狀和底數,縣域農村總戶數、衛生廁所數、無害化衛生廁所數、需改建無害化衛生廁所數,截至10月底,全州新(改)建農村衛生廁所19924戶,其中新建4948戶,改建14976戶,完成任務的108.5%。
 
  3、各級資金支持惠及全州農戶
 
  中央、省級投入資金4730萬元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村廁所建設(其中,全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縣汶川縣投入資金2000萬元),惠及全州農戶18354戶、70個村。
 
  4、農村環境清潔行動持續開展
 
  狠抓村莊“臟、亂、差”治理為重點的清潔行動,截至目前,村莊清潔行動全覆蓋阿壩州1354個村,據初步統計,共清理農村生活垃圾84157.28噸,清理村內水塘2874.5口,清理村內溝渠7089.27公里,清理村內淤泥165249.7噸,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42056.32噸,共發動農民群眾投工投勞257871人次,清理殘垣斷壁1983處,開展進村入戶宣傳教育5449場次165956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66157份,張貼宣傳標語10510條,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瀘州市三措施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一是科學配置補齊收運設施。結合村莊地理位置、人口規模、生活垃圾產生量等因素,投放垃圾桶54000余個,新(改)建生活垃圾收集站(點)4700余座、農村垃圾壓縮中轉站52座,新配置垃圾轉運車62輛,補齊農村垃圾收運設施短板,改變“零、散、亂”的垃圾回收現狀,實現鎮鄉生活垃圾轉運設施覆蓋率達100%。二是“兩次四分”抓好源頭減量。結合“美麗庭院”創建、入戶宣傳、公益宣傳等活動,重點抓好農戶、村級保潔員兩個垃圾分類主體,指導農戶按可腐爛和不可腐爛,對生活垃圾進行一次分類。利用公益性崗位配備保潔員11826名,由農村保潔員按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對農村生活垃圾進行二次分類,進一步提升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三是“多方籌措”建立激勵機制。通過村民自籌、集體投入、政府補貼、社會集資等方式,籌集垃圾分類獎勵金,建立“綠色賬戶”“綠色銀行”、獎勵“資金池”等垃圾分類獎勵機制,以生活垃圾分類兌換獎勵的形式,提高群眾垃圾分類意識,引導群眾自覺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
 
  廣元著力貧困村人居環境改善建設宜居鄉村
 
  (1)推進危舊房改造。加強農房建設管理,按照“小組微生”要求,創新推行“貧困戶差異化搬遷規劃好、規范化建設住房好、多元化發展產業好、文明化新風生活好”易地扶貧搬遷“四化四好”模式,著力景觀化、田園化、生態化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示范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功能區,項目資金投入向資本和收益轉化的實驗區“四區同建”,今年已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1117戶、土坯房改造33988戶,完成3622戶10030人的搬遷任務,累計讓10余萬貧困群眾住上了好房子。
 
  (2)暢通農村公路網絡。以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契機,大力改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村道完善工程、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農村路網改善工程建設,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美麗四川·宜居鄉村”達標村連接線,提高通達程度和通行能力,全市12788個組組道公路硬化率達77%,基本解決貧困村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問題。
 
  (3)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統籌推進農村水利、電力、通訊等建設,采用骨干水源工程、連通工程及城市管網改造、延伸方式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通過實施小城鎮、“井井通”、貧困村未通動力電和通動力電改造等,有效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實現本年度3.2萬貧困人口飲水覆蓋率100%,完成農網改造鞏固提升項目46個,貧困村村委會、村衛生室、文化中心(村小學)500米范圍內完成光纖分纖點建設,貧困戶住所所在地300米范圍內有手機信號。
 
  汶川縣抓實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今年以來,汶川縣按照“環境整治打基礎、文化建設樹靈魂、產業發展強支撐、鄉村治理作保障、整村推進惠民生”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確定工作標準,積極結合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建設等相關領域,整合資金,聚焦農村“三大革命”,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的前提下,引導農民積極主動參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規劃建設和經營管理,通過建章立制,多措并舉,迅速在全縣掀起一場“人居環境大提升暨全域無垃圾攻堅行動”熱潮,為打贏鄉村振興戰略的仗夯實基礎。
 
  (1)整體規劃,制定方案,實現整治目標。汶川緊抓“鄉村振興規劃試點縣”創建契機,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汶川鄉村發展現狀,編制了“1+11+2+5”完成鄉村振興規劃體系,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科學化定“三生”空間,其中,明確了實施人居環境整治“五大行動”、汶川宜居“六化”工程內容,圍繞“汶川縣鄉村生態環境”作了專題規劃。同時對照省州考核要求,及時制定印發《汶川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汶川縣人居環境大提升暨“全域無垃圾”攻堅行動方案》指導全縣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明確目標,力爭到2020年,“美麗汶川·宜居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造幸福美麗新村升級版取得顯著成效,實現村莊環境干凈整潔有序,村民的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力爭實現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50%以上的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5%以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全縣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率達97%以上,村內道路通行條件明顯改善,村容村貌顯著提升,管護長效機制初步建立。
 
  (2)摸清底數,建檔立卡,實現整治戶數。經過災后重建、脫貧攻堅等重要時期,全縣基礎設施得到很大改善,但在人居環境衛生方面還存在短板,尤其在半山、高半山村旱廁還普遍存在,通過對全縣各鄉鎮摸底調查,以組為單位建立農村廁所革命改廁戶廁檔案,一戶一檔,嚴格執行戶申請、村組公示、鄉鎮審核、縣級備案程序,公開公示改建戶和新建戶的建設標準和補助標準,采取政府補助一點,村民自籌一點,農戶自建在先,政府補助在后方式,做到群眾戶戶知曉并積極參與,做到應改盡改,確保無錯報、漏報。2019年,全縣已建檔立卡戶改廁所3580戶,其中改建2946戶,新建634戶,改造提升公共廁所3座、新建旅游廁所3座,力爭今年底,全縣衛生廁所達標率達到85%以上。
 
  (3)緊扣主題,對標補短,實現整治內容。借鑒他山之石,緊扣“人居環境整治暨全域無垃圾攻堅行動”要求,將綠色生態理念貫穿于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全過程,對標補短,在城區主抓凈化、綠化、美化、亮化“四化”工程,確保城區“干干凈凈、清清爽爽、整整齊齊”;在農村主抓人居環境整治“五大行動”、“五網”建設的提檔升級等工作,切實保護農村自然生態環境,展示農村生態特色,實施好“凈化、硬化、綠化、美化、亮化、文化”等“鄉村六化”建設,確保廣大群眾主動參與建設“環境美、庭院美、孝善美”的宜居鄉村,從根本上夯實設施建設基礎,形成村有景點、路有景觀、鄉有特色的幸福美麗鄉村。
 
  今年,該縣圍繞農村“三大革命”投入資金3273萬元,包裝項目14個,截至目前,共清理生活垃圾12700余噸,清理村內淤泥159796.6余噸,清理村內溝渠2488.47余公里,清除小廣告20000余張,收集運輸餐廚垃圾1300余噸;清除雜草11500余平方米,補栽矮灌苗木1200余株,翻土播撒草籽2000余平方米,安裝景觀提升柵欄1300米;拆除綠化帶不規范廣告牌100余個;維修人行道1.5公里,清掏排污管10公里,維修木地板3公里,新增60個隔離石球,排查解決泄漏管網3處;在縣城三大入城口新增路燈264盞,在縣城區共計新增亮化燈帶8613.7米,維修燈盞543臺。
 
  (4)創新思維,對癥施策,實現整治措施。按照“環境整潔、設施配套、田園風光、舒適宜居、村莊秀美、農村現代”的思路,汶川縣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主題,將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機融合,積極創新思維,分類指導,統籌協調相關部門跟蹤各項整治工作的推進情況,采取現場辦公等形式,做到問題發現及時,措施處置及時。按照省級“人居環境整治重點縣”建設標準,對農村“廁所革命”中的糞污進行無害化處置提出更高要求,依據南北片區、河壩和高半山村民生產生活的習慣差異,抓住“廁所革命”方案中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探討制定4種改廁方案,確保各鄉鎮村正確選擇因地制宜的改廁模式,確保戶用廁所“地上面”有獨立的水沖式廁所,解決如廁難問題,“地下面”有三格式化糞池等降解,解決糞污有效處置難問題。在城區,創新建立“網格化”的“街長制”管理體系,實現以路為軸、縱橫成網、責任到人、監管有力、常態長效目標,制定《縣城主城區環境綜合整治責任區域劃分表》,將縣城區域劃分為30個片區,由縣級領導分片負責抓教育、抓管理、抓督查、抓整治,部門包片定期抓,縱深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在全縣形成村、鎮、縣域齊抓共推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
 
  本文由農機網整理發布,資料來源:阿壩州農業農村局、瀘州市農業農村局、廣元市農業農村局,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