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編輯視角】今年7月以來,南方地區出現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對農作物生長造成影響。各省市積極采取多種措施抗旱,確保今年秋天的大豐收。目前,受旱影響較大的幾個省份,如重慶、四川、湖北等地,近期的秋收進展情況如何?一起來看看。
四川——
連續多日,四川各地高溫持續,全省各市正在積極采取措施為穩糧保秋收全力以赴,目前八成玉米,四成水稻已完成搶收。當前正值四川省大春作物收割期,連續多年糧食總產量居四川省第一的中江縣搶收與搶種并行,田地里,機器轟鳴,田坎上,人機協作,“灌香腸”般地將收割來的谷子灌進蛇皮袋,裝進
拖拉機,運進專合社烘干房。
截至目前,四川省水稻收割進度已近六成。四川省正全力推進撂荒地治理、高標準農田和水利灌溉設施等工程,在做好秋收的同時做足秋種準備,確保全年糧食穩產增產目標任務順利實現。
重慶——
重慶市自7月份以來,出現晴熱高溫極端天氣,致使多個區縣糧食作物受災。當前,高溫旱情仍在發展,多地農業生產面臨壓力,為降低干旱對農作物的影響,重慶全市正積極行動,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全力抗旱保秋收,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
農產品穩產保供底線。
近段時間以來,重慶市農業農村部門組織群眾積極開展生產自救,采取覆蓋栽培、搶灌“跑馬水”、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噴施抗旱劑等農藝措施,降低旱災損失;加強
收割機械、倉儲設備等裝備和社會化服務隊伍調配,及早組織農戶及時搶晴搶收已成熟作物,確保秋糧“顆粒歸倉”。
湖北——
為全力以赴打好秋收這場硬仗,枝江市農機服務中心成立農機跨區作業應急指揮中心,五措并舉當好農機手的服務員。市農機服務中心主任閻海龍表示:落實農機作業與疫情防控工作“兩手抓、兩不誤”,組織大中型收割機300余臺套收割機參加秋收會戰,確保不誤農時、顆粒歸倉。市農機服務中心一定緊跟農機作業隊伍行程,做好農機跨區作業服務,歡迎八方農機手朋友來枝作業。
今年七月底以來,面對歷史罕見的極端高溫和干旱的考驗,董市鎮全鎮上下勠力同心,科學謀劃抗旱保豐收,累計投入抗旱勞力14900人次,投入資金560萬元,動用抗旱設備620余臺套,科學調度鎮域內所有可用水源,打好抗旱“組合拳”,全力保障灌溉用水需求,確保今年秋季農作物穩產豐收。
江蘇——
今年6月份,漣水縣種植了90多萬畝的水稻,受持續晴熱高溫少雨天氣影響,漣水多地旱情形勢嚴峻,大部分鄉鎮出現農田干旱缺水情況,給水稻、玉米、大豆、紅薯等農作物生長帶來嚴峻考驗。面對旱情,漣水縣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多措并舉、精準施策,全力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江蘇省漣水縣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技專家、肥料、植保專家110人次,奔赴受旱區域,深入田間地頭查看旱情,制定具體應對措施,發放技術資料3000余份,運用無人機噴灑農藥,加強立體管護,全力開展好秋收作物中后期管理。
安徽——
夏種以來,亳州市降雨呈現前多后少、分布不均的特點,階段性高溫天氣頻發。面對旱情,亳州市把抗旱保苗作為奪取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的頭等大事,做到“有旱必抗、有苗必保”。全市上下不等不靠,在自然降水、人工增雨及抗旱澆灌等交互作用下,截至目前,全市受旱面積由359.7萬畝下降至9.8萬畝,把高溫干旱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截至8月22日,全市共投入各類灌溉機械2.5萬臺套,其中,移動式絞盤噴灌機284臺;新打機井3151眼、維修清洗機井2292眼,灌溉面積267.9萬畝;實施人工增雨41點次,發射火箭彈221枚;開機泵站42座,開機合計時長2964小時,總提水量2142萬方,累計翻水5669萬方。
近日,安徽黟縣水稻迎來豐收,遍地金黃,加之周邊青山環抱,一幅田園秋收圖景躍然眼前。在黟縣南屏村古驛道那片水稻田間,水稻收割機來回收割,村民們穿梭其間,撿拾稻穗,挑運稻谷回家,一派秋忙景象。
注: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淮安新聞網、新華網、川觀新聞、中新網。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