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機網 人物專訪】在廣東深圳,由一群懷揣夢想的無人機年輕愛好者共同組建了一支有創新開發精神的團隊,它就是深圳天鷹兄弟無人機創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鷹兄弟)。2014年年底公司成立,在全國各地有14家分子公司,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龍江、安徽、河南、貴州、江西、四川、云南等地,2015年3月正式銷售主打機型TY-787。
自帶農情監測的“旋翼天使” 將科幻帶進農田
在2016中國農機展現場,我們采訪到了天鷹兄弟市場部經理王小瑋。得知該公司這次參展帶來了四款明星產品。除了明星產品TY-787,第四代物聯網全智能農業無人機TY-800搭載了人工智能裸眼3D自主避障控制系統,飛行和噴灑都更為安全,作業效率也大大提升,每小時作業面積可達110-120畝,是人工噴灑的60-80倍。
懷揣科幻夢想干實事 天鷹兄弟“旋翼天使”助農創收
還有搭載高度集成聯通物聯網SIM芯片的全智能物聯網無人機TY-900,可遠程控制與診斷無人機工作狀態實現無人機安全監管。以及TY-R35燃油動力無人機,載藥高達30L,可自動跟蹤,實現斷點續噴,變量施藥。王經理指著身旁的一架無人機說:“這一款載重15公斤的多旋翼,采用科幻式方向盤式的設計可折疊,非常方便運輸。”
對于農情監測王經理現場為我們作了詳細解說:采用多光補儀,把田塊的病蟲害程度掃描出來,根據不同的病蟲害程度進行變量試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份新推出的第四代全智能農用無人機TY-800,其外觀設計,由入選首批工業設計中心的創新設計集團洛可可公司全程把控,采用了全封閉式的外觀設計,不僅防水、防塵、防沙,還能適用于各種風沙及氣候多變的惡劣作業環境;應用法拉利散熱孔工藝設計,保護航電系統的散熱通風,從而確保機電系統能夠長時間穩定工作。
天鷹兄弟植保無人機
當記者問起此項新技術的運用情況,王經理如是說:這款機型已經開始干活了,只是目前還沒有進行對外銷售,單單就農情監測來說,應用情況還是不錯的。
遵循四個“本地化” 實施“平臺+合伙人”制度
在采訪中我們得知,天鷹兄弟是采用現在網絡比較流行的共享模式,合伙人制共享經濟,在全國各地招納有意向的合作伙伴和天鷹兄弟一起成立公司,服務于當地的農業。簡單來講就是,“平臺+合伙人”制度,通過集團總部搭建一個無人機技術與服務的平臺,提供產品研發、技術指導和商業運營與品牌推廣。股權是集團控股,各地分公司合伙人負責本地化運營。管理和員工、無人機駕駛員都本土化,這樣大家都是合伙人,為自己打工。
說到本土化,農用無人機行業的發展,則需要實現四個“本地化”,即:服務本地化,銷售本地化,售后本地化,培訓本地。只要實現這四個“本地化”之后 ,才能打開當地市場。
包括在深圳的幾個子公司,內部核心技術人員與骨干都是持股合伙人。比如天鷹兄弟軟件信息公司,集團只占20%的股份,其他技術骨干與管理層持有80%的股份。這種制度也是借鑒了阿里巴巴和華為,能有效的團結骨干力量,也降低人員流動率。
筆者結語:對于目前農用無人機市場的看法,王經理認為,目前飛機只是停留在“能用”階段,離“好用”還是有一段距離,天鷹兄弟定義的產品,點是要全自主飛行;第二點是要帶農情監測;第三點是避障;第四點是仿地。只有實現在這幾個要點,才能達到我們所定義的“好用”這個階段。而天鷹兄弟已經實現了這個目標,未來還會繼續創造更多更好的農田植保無人機技術,攻克更多農田飛防難題。我們也期待在明年的農機展上看到天鷹兄弟更多的創新技術成果。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