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供給側改革重要的是保護農民利益
核心的,是供求平衡
供給側的改革必然影響到需求側,而此次改革,需求側的變化占了很大比重。
是保證國民口糧供應充足。糧食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和主權穩定,因此,保證國內糧食供應充分也是此次供給側改革的底線和原則。第二是糧食比重的平衡。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市場對食品種類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除了三大主糧,五谷雜糧蔬菜瓜果也是不可或缺的,在供給面上,要充分注意到未來市場的新興需求。第三是保證國內對進口糧的需求穩定。目前很多國內糧食加工企業需要高質量的糧食以投入生產,在國內糧食“質量”還不能滿足時,進口糧是*的。
重要的,是農民利益
與農業供給側改革利益關系密切的,是農民;當下國內經濟薄弱的,是農民。目前,我國農業人口仍占據近一半,他們的利益,關系半邊天。
2015年我國糧食豐收,但三大主糧價格自入秋以來全線下挫,目前仍未有好轉跡象,據專家預計,此次糧價下跌或影響2015年GDP達1%之多。谷賤傷農成為15年的“熱詞”。
農業側供給改革,一定要讓農民看清形勢,減少阻力的同時,大限度的保障農民利益。簡單點說,就是要給農民指條明路,不能與農機租賃那樣,政策一條接著一條,但農民卻不買賬。
關鍵的,是現代農業
目前,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仍然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地流轉速度不及預期、農村金融破冰艱難。我國農業還處于從人力蓄力轉向機械動力的自動化階段,而機械化、智能化、大數據……這些新興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還很少。可以說,很多地區的農民現在一沒技術二沒錢。
農業側供給改革,需要現代化技術與科技的支持,需要盡快將新興技術來應用到農業領域,老一套的發展方法必須被革新,農業規模化經營和農業資金鏈的穩固依舊是兩大重點突破點。
目前實施的“兩權抵押”讓很多銀行很為難,這種抵押物能拿來干嘛?因此,農業領域需要切實可行的“杠桿”來撬動。
緊要的,是人才培養
中國農業人口占比重,但農業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低、生產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沒有人去合理配置資源,很多渠道和資源擺在眼前,農民們不會用!
以為普及的互聯網來講,據全國根據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發布的《中國互聯網二十年發展報告》,截至今年7月,我國網民數量達6.68億人,固定寬帶接入端口數達4.07億個,覆蓋到全國93.5%的行政村。而2014年的農產品網上交易額僅占全部農產品交易額的3%。
有用的,是品牌戰略
為什么國人花1500元搶10斤日本大米?這就是品牌!因為大家都相信,日本大米是安全的,是的。中國農業想要發展,需要一個個小品牌逐步累積,形成中國農業的*,終要在國內外打響中國農產品的!
但愿有一天消費者在超市挑大米的時候,會因為“國產”而選擇,而不是因此而舍棄!
綜上,農業供給側改革需要在優化國內農業生產發展的基礎上,保障農民利益,要以現代化裝備和科技把農民和土地“武裝”起來,以多樣的形式,將我國農產品質量和競爭力提上去,將農村經濟提升上去,打出一張中國農產品的!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農機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農機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下一篇:農業供給側改革不可或缺農機支持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