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避障式無人機簡介:
無人控制系統包括北斗 GPS RTK 高精度定位系統、視覺感知測 量系統、車輛行進控制系統、通訊傳輸系統以及遠程遙控系統等。 確認作業邊界后,無人駕駛系統自動規劃路徑及導航、自動拐彎、剎車及返航、自主避讓障礙、自動控制變量噴灑、遠程指揮調度中 心實時監控等功能,是一款能適用于水旱田兩用施肥灑藥的無人駕 駛自主植保農機。
在衛星定位信號不穩甚至丟失情況下,可繼續安全智能飛行,保持兩分鐘精準作業。
CCMS同軸反轉常溫彌霧系統,實現20至250微米范圍內的粒徑雙峰分布,粗霧滴定向性好,細霧滴穿透性強,更適合厚冠層作物。實時動態流量匹配、左右噴頭自均衡,流量更精準。16kg高強度碳纖維折疊機身,單人即可搬運轉場。精準高效完成各種作物,尤其是高桿及果樹作物的飛防作業。
自主避障植保無人機產品優勢:
簡單易學,手機操作:新手當天就可學會操作。
傷苗率低:窄輪設計(2-3 厘米),與常規地面植保機相比,不易傷苗,壓苗率僅千分之三。
通過性好:機身輕巧,動力強勁,可輕松越過田埂。
安全性高:自主作業,主動避讓田間障礙物。
噴灑效果好:變量噴灑、噴灑均勻。
節能環保:省藥省水,減少農藥殘留和環境污染; 鋰電動力,能耗低,無污染。
作業效率高:正常作業每小時 30 ~ 90 畝, 日作業面積可達 1500 畝以上(可晝夜連續作業)
續航時間長:續航時長可達 8 小時
離地高度:根據機型,機身高度 0.2-2.5m。
藥量可調:每畝用藥量可調范圍 3-15L。
應用范圍廣:水、旱兩用;可噴施除草劑、殺蟲劑、 殺菌劑和水溶肥,也可施肥(選配)。
噴桿可調:高低調整范圍 500-1800mm;噴灑可分為 3 段控制。
輪距可調:調整范圍 1700-2200mm。
藥箱容量:120 升,500 升
特點:
自主避障,無需用戶對特定障礙物進行打點測繪,可自動作業;
智能仿地,滿足平原、丘陵、山地、茶場等復雜地形條件下的植保要求;
快捷規劃,在地圖邊界清晰的地塊,無需用戶對地塊進行逐點測繪,可手繪地圖確定地塊邊界,提高測繪效率;
精準噴灑,根據用戶輸入的畝用量自動調節流量實現智能噴灑控制;
適用性強,可選離心、彌霧噴灑系統,霧化均勻,霧化顆粒可調節范圍大,滿足大田和經濟作物作業要求;
運輸便捷,折疊設計,機臂和旋槳都可收納,無人機占用空間小,便于攜帶和運輸;
智能操控,智能化高,可一鍵起飛、懸停、返航,飛行時不需用戶介入,用戶學習半小時即可上手飛行,大幅降低對專業飛手的依賴;
安全性高,遠低于行業內平均炸機率,且衛星信號丟失后,無人機可保持安全自主飛行1分鐘;
數據管理,配套完備的農業數據管理系統,幫助提升作業管理效率,提高經濟價值
植保避障式無人機技術實現:
(一)障礙感知——原地懸停等指令
要避開障礙物,首先得探測到障礙物,對吧。那么市場上常見的無人機測距傳感器有超聲波、紅外線或者激光等等,但對于農業無人機來說,受農田的復雜環境影響,難度會更加大,干擾系數太多。因為以上傳感器能獲得的數據太少,干擾因素多,所以此時的在感知障礙后只能做到原地懸停,需要手動去下達指令,比較依賴飛手的關注和操作。而進階的自主避障植保無人機避障技術,則是在障礙物感知基礎上,能夠規劃避障的行進路線,提高智能化,方便操作。
(二)規劃障礙——規劃行進方向
在這個階段的應用比較普遍的是視覺避障——雙目視覺。這種技術是根據人眼估計距離的原理,就是通過兩個不同距離的攝像頭拍攝同一個障礙物場景,然后利用攝像頭之間的距離差去換算成無人機和障礙物之間的距離。這一種技術可以幫助植保無人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自主避障。
(三)自主繞障——三維地圖和路線優化
避障技術再進一步,就是實現自主繞障了。要實現自主繞障,需要依靠實時場景的構建,以及控制系統算法去自行規劃避障路線。但是目前的技術在“實時”和“計算力”方面還不夠完善,畢竟自主避障植保無人機的功耗和計算能力都是有限制的,暫時還沒辦法*地實時感知周圍環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