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2025年全省花生大面積單產提升技術意見的通知
魯農技字〔2025〕10號
各市農業農村局:
為指導各地切實抓好花生關鍵技術措施落實,促進油料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我廳組織有關專家制定了《2025年全省花生大面積單產提升技術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參照執行。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2025年4月12日
2025年全省花生大面積單產提升技術意見
花生是我省重要油料作物,是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主攻作物,抓好花生生產意義重大。2025年,我省花生生產應以“優模式、提產能、提品質”為目標,重點抓好種子精選、整地施肥、ARC菌劑施用、單粒精播、中耕培土、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規范化機收等關鍵技術措施落實,推動花生實現大面積單產提升。
一、精選種子,提高種子質量
落實好品種更新、種子精選、包衣拌種等種子處理關鍵措施,切實提高種子質量,為實現苗全、苗勻、苗齊、苗壯打好基礎。
(一)更新品種,挖掘良種增產潛力。引導各類種植主體摒棄“一年購種、多年使用”的不良習慣,定期更新品種。要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和市場需求,大力推廣山花27、花育9510、山花31、花育958等高產、多抗、高油酸等專用型品種,加快品種更新換代,提高產量和品質。
(二)精選種子,提高種子質量。備種時要進行種子精選,選擇飽滿、均勻、活力強的花生仁作為生產用種。剝殼前要曬種2~3天,播種前7~10天剝殼,隨時剔除蟲、芽、霉、爛果。剝殼后,要剔除與所選用品種不符的雜色、異形和秕粒、過大的種子,確保種子發芽率≥95%,純度≥98%,凈度≥98%。
(三)包衣拌種,有效防控病蟲害。根據種植區域和地塊病蟲發生特點,選用含有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毒死蜱等
殺蟲劑成分和苯醚甲環唑、精甲霜靈、咯菌腈、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等殺菌劑成分的種子處理劑的單劑或復配劑進行拌種包衣。拌種包衣后,要在晾干種皮后的24小時內播種。大力推行
種子機械化加工、包衣,加快花生種子機械化生產進程,確保種子質量。
二、平衡施肥,提高整地質量
花生要實現高產,必須要有良好的土壤條件。要抓好平衡施肥、深松深翻、精細整地等施肥整地技術落實,創造水分適宜、養分全面持久、耕層疏松深厚的土壤條件,為提高播種、出苗質量,培育高質量群體奠定基礎。
(一)增施有機肥,提升土壤肥力。結合深耕翻增施有機肥,在創造深、活、松的高產土體的同時,培肥土壤、降低田間病蟲草基數。一是冬前對土壤深耕或深松,早春頂凌耙耢,或早春化凍后耕地,隨耕隨耙耢。積極推廣松翻輪耕技術,松翻隔年進行。先松后耕,深松25厘米以上,深翻30厘米左右,打破犁底層,增加活土層。對于土層較淺的地塊,可逐年增加耕層深度。二是早春化凍后,及時進行旋耕整地。旋耕時,要隨耕隨耙耢,并徹底清除殘留在土內的農作物根莖、地膜、石塊等雜物,做到土松、地平、土細、肥勻、墑足,切實提高整地質量。三是在整地的同時,挖好平泊地臺田溝、橫節溝,丘陵地堰下溝、腰溝等,使花生田間溝渠相通,排灌暢通,避免澇害。四是加大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省肥技術的示范推廣力度,進一步提高水肥利用率,增產提質。
(二)平衡施肥,確保養分全面持久供應。大力推廣秸稈精細還田技術,有機肥缺乏且產量水平一般的地塊,要常規化肥與緩控釋肥配施。耕地前,撒施全部磷鉀化肥和占全部氮肥1/3的速效氮肥、2/3的緩控氮肥混拌施用,并根據土壤養分豐欠情況增施鈣、鋅、鐵、硼等元素肥料,確保養分平衡供應。中國農科院研發的ARC微生物菌劑,可有效阻斷土傳黃曲霉毒素侵染,誘導花生結瘤固氮,提高花生產量品質,有條件的地方可推廣施用ARC微生物菌劑,每畝施用3~4公斤,與化肥共同作為底肥施入。近年來,我省土壤酸化、莢果空殼等問題比較突出,可根據實際情況施用石膏粉、生石灰、鈣鎂磷肥等,促進結實和莢果飽滿。
(三)科學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高產地塊用肥較多,要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施肥方法。種肥同播起壟種植的地塊,可結合起壟將2/3種肥包施在兩個播種行種子下方10~15厘米處,做到深施、勻施;剩余1/3種肥施在壟中間,適當淺施。一定要做到種肥隔離,防止燒種。鈣肥要與有機肥配合施用,鈣肥宜施在結果層,鉀肥適當深施,防止過量施鈣影響鉀等營養元素吸收。
三、規范精量播種,提高播種質量
壟作覆膜是我省花生高產栽培的主要模式,播種技術要求較高。要落實好適期足墑播種、合理密植、單粒精播、地膜覆蓋、規范化機播等播種關鍵技術,切實提高播種質量。
(一)適期足墑播種,確保種子正常萌發。春花生要適期晚播,避免“倒春寒”影響出苗及飽果期遇雨導致爛果。魯東適宜播期為5月1日至5月15日,魯中、魯西為4月25日至5月15日。花生播種適墑土壤水分為最大持水量的70%~75%。適期內,要搶墑播種。如果墑情不足,播后及時滴水增墑,確保土壤墑情適宜。
(二)合理密植,打好高產群體基礎。在中低產田,花生單株產量較穩定,合理增加種植密度可有效提高產量,可采用雙粒播種,畝播9000~11000墩,在此范圍內,春播適當減少密度、夏播適當增加密度。在高產田,宜實行單粒精播,培育全苗、勻苗、齊苗、壯苗,打好持續優化群體質量基礎,為充分挖掘高產潛力創造條件。根據品種特性和土壤肥力狀況,中高產春播地塊畝播14000~15000粒,夏播可增加到16000~18000粒。種植規格:壟距控制在85厘米以內,壟面寬50~55厘米,壟高10~12厘米,壟上播2行,行距28~30厘米,株距10~12厘米。淺播覆土,引升子葉節出膜,促進側枝早發健壯生長,播種深度要控制在2~3厘米,播后覆膜鎮壓,播種行膜上覆土4~5厘米,確保下胚軸長度適宜,子葉節出(膜)土。
(三)地膜覆蓋,增溫、保墑、保持良好的土壤結構。地膜覆蓋具有增溫、調溫,保墑、提墑,控水、防澇和壓草,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和近地小氣候等作用,為花生提供良好生長環境。地膜應選用誘導期適宜、展鋪性好、降解物無公害的降解地膜,或厚度0.01mm的可回收聚乙烯地膜。
(四)規范化機械播種,切實提高播種質量。嚴格遵守機械播種作業規程,科學調整和操作
播種機,使花生起壟、播種、施肥、噴灑除草劑、覆膜、膜上覆土等工序的指標達到農藝要求。一要做好機具試播。正式作業前,要試播一個作業行程,試播長度≥50米,按照NY/T 3660-2020行業標準《花生播種機作業質量》,檢查行株距、播種施肥深度、覆膜覆土等各項指標是否達到要求,檢查播種量、施肥量是否適宜,有無漏種漏肥現象。對沒有達標的部件要重新進行調整,使各項性能指標均符合播種作業質量要求后,再投入正式播種作業。二是規范播種作業。播種作業時,機組要對準、對正作業位置,膜頭要用土壓住、壓緊,起步前打開藥液開關。注意起步、起落應緩慢,遇有轉彎、調頭及在轉移地塊時,須將播種機緩慢提升到離地面一定高度,防止工作部件與地面碰撞。機械工作時應保持直線、勻速前進,作業速度保持2.5~3.5km/h,速度波動率≤10%,作業中不得拐彎,不得倒退,以保證播種和覆膜質量。地頭轉彎時應降低速度,在劃好的地頭線處及時起升和降落。三是隨時檢查作業質量。播種時應隨時觀察開溝、播種、施肥、覆土等裝置的工作情況,檢查開溝器、覆土器是否纏草和壅土,開溝深度是否一致,下種下肥是否均勻,種子覆蓋是否良好。及時清理開溝器、覆土器上的雜草等的纏繞。當種箱余量≤20%額定容量時,應及時加種。
四、科學管理,持續優化群體質量
花生是無限生長型作物,生產中普遍存在花多不齊、針多不實、果多不飽等影響群體質量的問題。要著力抓好破膜放苗、中耕培土、澆水、科學化控等田間管理關鍵技術措施,持續優化群體質量,構建果多果飽的高質量群體。
(一)及時放苗,培育壯苗。花生覆膜后,要及時覆土,助子葉自行破膜出土。未覆土的地塊,當子葉半出土并現綠時,要及時破膜放苗,確保幼苗正常生長。破膜放苗要在上午9時以前或下午4時以后進行,以免高溫閃苗傷葉。自團棵期開始,要及時檢查并摳取壓埋在膜下橫生的第一對側枝,使其健壯發育。始花前需進行2~3次。
(二)中耕培土、促下控上。中耕培土是增強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結構、促進根系生長、增加有效果針數量、有利莢果膨大和飽滿的有效措施,也是解決滑針、高位果針入土困難、提高群體質量的關鍵措施。因此,要加大中耕培土推廣力度,特別是苗弱、易澇和平作地塊要及時中耕培土。春花生要在始花前中耕培土,促下控上,促進根系生長和有效分枝發育,控制無效分枝發生和植株徒長,為中后期增加單株結果數、控制株高創造條件。
(三)澆好關鍵水,促進開花下針。水肥持續供應是花生高產的基礎。盛花期是決定單株結果數量的關鍵時期,要著重澆好盛花水,增加有效針,為大幅度提高單株結果數打好基礎。花生中后期是營養需求較多和莢果充實的關鍵時期,要根據田間長勢用好水肥一體化設施酌情追肥,防止脫肥和后期早衰。植株瘦弱的春花生要結合澆水及時追肥,補充養分,促進花生生長發育。肥力不足的地塊,降雨前于壟溝畝追施復合肥10公斤,酸性土壤加施石灰15~20公斤或鈣鎂磷肥20~30公斤。
(四)科學化控,防止植株徒長。花生高產田易出現徒長和無效生長的現象,多次靈活化控是確保合理生育進程、協調營養分配、防止早衰的有效措施。化控可在盛花后期至結莢前期,當主莖高達到35厘米,用烯效唑或調環酸鈣每畝40~50克,對水35~40千克,進行葉面噴施。如第一次化控后15天左右株高達到40厘米可再噴1次,確保收獲期株高控制在45~50厘米以內,防止倒伏。噴施延緩劑要均勻噴霧,避免重噴、漏噴和噴后遇雨。
(五)葉面噴肥,防止早衰。在花生生產中化控過度、旱薄地營養不足等都容易導致后期早衰,影響花生產量。要及時采取防早衰措施,花針期用0.1%~0.25%硼酸或硼砂水溶液噴施,進入結莢后期,每畝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120~150克+尿素350~400克+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80克等殺菌劑的混合液45~50公斤,每隔10~15天噴一次,連噴2次。缺鐵地塊可用0.2%~0.3%硫酸亞鐵溶液于新葉發黃時葉面噴施,連噴2次。
五、綠色防控,有效防治病蟲草害
花生易發生病蟲害,特別是重茬地塊病蟲害較重。要加強田間管理,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有效控制病蟲草害,減少農藥用量和殘留。
(一)蟲害防控。防治薊馬、草地貪夜蛾,可使用60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加水稀釋1500倍葉面噴霧防治。防治葉螨,選用1.8%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15%噠螨靈乳油+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1:1混用)40~50毫升(或克)/畝,可兼治花生蚜蟲。防治以蠐螬為主的地下害蟲,可根據蟲情,在7月初花生下針期,選用30%辛硫磷微囊懸浮劑或30%毒死蜱微囊懸浮劑等1000倍液灌墩,兼治其它地下害蟲。防治棉鈴蟲、造橋蟲、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等地上食葉類害蟲,可使用15%茚蟲威懸浮劑10~18毫升/畝,加水稀釋1000~1500倍噴霧。要加強物理、生物和生態防治,可根據蟲害發生種類選用黃色、藍色等不同顏色的誘蟲板,防治蚜蟲、薊馬、葉蟬等趨色性害蟲;使用殺蟲燈、性誘劑誘殺金龜甲、棉鈴蟲、甜菜夜蛾、地老虎等趨光性害蟲。應用以蟲治蟲、以螨治螨等自然控制措施,田間釋放瓢蟲、赤眼蜂、捕食螨、食蟲蝽等害蟲天敵,控制蚜蟲、葉螨、薊馬、棉鈴蟲等害蟲蟲口數量。應用以菌治蟲等生物防治關鍵措施,加強綠僵菌、白僵菌等產品和應用技術的示范推廣力度。
(二)病害防控。要及時防治花生葉斑病、瘡痂病等葉部病害,當病情指數達到10%時,每畝用17%唑醚·氟環唑懸浮劑45毫升或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毫升,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聯水分散粒劑60克,或20%苯醚甲環唑·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40毫升,隔10~15天噴1次,共噴2次。上述藥劑要交替施用,噴足、噴勻、噴透。花生白絹病、莖腐病等土傳病害發生嚴重的地塊,于花生苗期開始,采用25%氟酰胺可濕性粉劑112.5克/畝或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30毫升/畝,每畝用藥液150千克,噴淋澆灌花生根部。
(三)草害防控。注重播后苗前封閉除草,選用精異丙甲草胺(或異丙甲草胺、二甲戊靈)+噻吩磺隆(或丙炔氟草胺、乙氧氟草醚、噁草酮、撲草凈、異噁草松)桶混或其復配制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或者使用除草地膜、黑膜等;覆膜后壟溝內也應噴施除草劑。中前期除草可結合中耕培土進行,也可采用化學藥劑除草。中耕除草要盡量深耕培大壟,不僅除草效果好,而且排澇快,有效減輕大雨內澇對花生生長發育的不利影響。防除禾本科雜草及闊葉雜草,可在雜草2~5葉期,選用11.8%精喹·乳氟禾乳油30~40毫升/畝或15%精喹·氟磺胺乳油100~140毫升/畝,莖葉均勻噴霧。
六、防災減損,奪取豐產豐收
要做好漬澇災害預防,適期收獲,規范機械收獲作業,減少損失,確保花生豐產豐收。
(一)抓好漬澇預防。花生生長期間,漬澇災害對花生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汛期來臨之前,應提前疏通排水溝,防止田間積水。花生發生澇害后,應根據積水情況和地勢,采用機械排水等辦法排干田間積水;地膜覆蓋花生,如果土壤含水量過高,應破膜散墑、保持土壤通氣良好,以減輕爛果的發生。
(二)抓好適期收獲。應根據植株長相和莢果飽滿度,確定收獲時期,適時收獲。中低產田以及種植早熟品種地塊花生進入飽果后期,如遇旱植株表現出衰老狀態,上部葉片變黃,基部和中部葉片脫落,就要及時收獲,避免花生果發芽、落果和黃曲霉毒素污染。高產田在搞好保葉防早衰的基礎上,要結合不同品種特性和長勢情況,適期晚收。春播花生主莖上部剩4~5片綠葉、中下部大部分葉片變黃脫落時,或地下部80%以上的莢果飽滿時,是適宜收獲期。一般春花生高產田可推遲至9月中旬收獲,夏直播花生可推遲至10月中旬。
(三)抓好機收減損。要規范機械收獲作業,提高花生收獲水平,減少收獲損失。無晾曬場地的提倡分段式收獲,采用花生條鋪機或花生翻鋪機收獲后,在田間自然晾曬7天左右(夏花生晾曬天數可適當減少,以免影響小麥播種),莢果含水量接近10%時,由撿拾摘果機完成撿拾摘果清選。花生聯合收獲選擇土壤含水率15%~25%的適墑地塊,避免過濕導致機械陷車或過干增加落果,為機械拔秧、抖土、摘果、清選、除殘膜提供良好的作業條件;花生機械化收獲時,減少落果和莖葉擁堵,發現莖葉擁堵及時調整喂入量或清理滾筒,確保收獲效率和質量。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