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將至,春油菜播種即將全面展開。據氣象監測,今年春油菜播種期墑情較好,降水較往年偏多2—3成,平均氣溫偏低1℃—2℃,有利于適墑播種。各地應抓好早備耕、早播種、早防治,重點圍繞選種、播種、施肥、除草、防蟲、防病、收獲等生產關鍵節點,切實做好春油菜生產各項農技推廣工作,為全年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打牢技術基礎。
備耕選種
油菜種植輪作倒茬應選擇非十字花科作物茬口。備好肥料、種子以及翻耕播種鎮壓等農機裝備。根據不同區域光溫資源條件,因地制宜選擇高產、高油、宜機收品種。青海、甘肅、四川等海拔2900米以上區域,選擇春性特早熟甘藍型或早熟白菜型品種,海拔2700—2900米區域選擇早熟甘藍型雜交品種,海拔2700米以下區域可選擇中晚熟雜交品種;新疆西北部、內蒙古東北部及河北壩上春油菜區選擇高產、抗倒伏、抗病性好的中晚熟雜交甘藍型品種;甘肅、山西、內蒙古西部等干旱山區選擇耐寒、耐旱、耐瘠薄的早熟甘藍型雜交品種或早熟芥菜型品種。
搶墑播種
日平均氣溫穩定在5℃以上時搶墑播種并鎮壓,利于防風保墑促進出苗。播種深度約2厘米。中晚熟品種畝用種量350—500克,干旱無灌溉地區畝保苗3萬—4萬株,有灌溉條件或雨水較多地區畝保苗2萬—3萬株;早熟品種畝用種量500—600克,畝保苗5萬—6萬株;特早熟甘藍型油菜或白菜型油菜畝用種量1000—1500克,畝保苗15萬—18萬株。建議播種前采用噻蟲嗪+咯菌腈等藥劑進行種子拌種,提高出苗率和整齊度,增強苗期霜霉病、根腐病、跳甲、莖象甲等病蟲害的防控效果。
科學施肥
根據土壤肥力和產量目標確定施肥量,推薦選用油菜專用緩釋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后期追肥投入。早熟品種目標畝產150公斤,每畝需基施專用緩釋肥30—40公斤;中晚熟品種目標畝產200公斤,每畝需基施專用緩釋肥40—50公斤。若采取“基追”結合方式,一般每畝施純氮9—12公斤、五氧化二磷11—14公斤、氧化鉀5—7公斤、硼砂0.75公斤、硫酸鋅1公斤,并將氮肥總量的60%和全部磷肥、鉀肥、硼肥、鋅肥用作基肥施用,20%—30%的氮肥用作苗肥,10%—20%的氮肥用作薹肥,高產田塊可酌情追施1—2公斤氧化鉀。
防治病蟲草害
堅持治早治小、精準防控的原則,提高防治效果。防除草害,優先采用封閉除草,在土壤表面均勻噴施氟樂靈淺耙后播種;其次在播后苗前采用化學除草,播后5—7天,雜草出苗快、密度較大且油菜沒出苗的地塊,可噴施草甘膦或草銨膦等藥劑進行苗前除草。對封閉除草效果不好或雜草多的田塊,可在春油菜5—6葉期、雜草3—5葉期,根據不同雜草種類選擇適宜的除草劑進行苗期莖葉噴霧除草。禾本科雜草可選用精喹禾靈乳油或烯草酮,闊葉雜草可選用草除靈懸浮劑+二氯吡啶酸+有機硅兌水莖葉噴施防除。積極推廣抗除草劑油菜新品種,提高除草效率。防治蟲害,在蕾薹-初花期、角果期噴施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溴氰菊酯或阿維菌素,防治小菜蛾、菜青蟲、蚜蟲等害蟲。注意農藥交替施用,減少害蟲抗藥性。防治病害,在初花期使用氟唑菌酰羥胺、菌核凈、咪鮮胺錳鹽等藥劑進行葉面噴霧防治菌核病、白粉病等病害。
減損收獲
因地制宜采用聯合收獲或分段收獲。丘陵山區小面積田塊推廣中小型聯合
收獲機械和人工割曬+機械脫粒技術,聯合收獲在油菜植株95%枯黃時進行,早晨和傍晚收獲可降低收獲損失率;規模較大地塊推廣中大型機械進行機械割曬+拾禾脫粒的分段收獲,在油菜黃熟期進行割曬,當全田70%油菜分枝角果莖部開始退綠變黃,葉片基本落光,主花序80%角果轉為黃色,主花序中部角果籽粒的種皮由綠轉紅褐色,主花序角果籽粒含水量降到35%,籽粒呈本品種固有顏色時,為最佳割曬期。割曬后籽粒水分降至18%—20%,即可拾禾脫粒,要避開中午高溫干燥天氣,在早晚時段搶時拾禾。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