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科技創新】 9月12日,“2024現代設施農業融合發展交流會暨設施園藝學術會議”(原中國設施農業產業大會暨中國設施園藝學術年會)在寧夏銀川盛大開幕。本次會議在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中國園藝學會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設施農業分會、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設施園藝工程專業委員會、中國園藝學會設施園藝分會主辦,寧夏大學、北京慧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協辦。來自各地的園藝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等近700人參加了會議。
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監事長劉敏,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研究員朱明,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齊飛,寧夏大學副校長李學斌,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設施園藝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高麗紅等設施農業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在開幕式致辭,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員、北京華農農業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設施農業分會主任委員張躍峰主持了開幕式。
設施園藝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集約化水平顯著提高,創新成果大量涌現,綜合效益持續上升,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更是提升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和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支柱產業。設施農業的發展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融合創新、合作共贏是設施園藝產業提質增效、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源動力。相信本次會議可以促進專家學者分享交流、企業合作共贏,通過科研領域、生產領域、裝備制造領域等方面的共同努力,繼續為推動我國農業工程學科發展、培養科技創新人才作出更多積極貢獻。
開幕式結束后,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喻景權,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研究員齊飛,寧夏大學原副校長、教授李建設,山東農業大學教授米慶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鄒志榮,南京農業大學教授熊正琴,寧夏大學葡萄酒與園藝學院副院長、教授張雪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李建明,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田永強,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無土栽培技術研究室教授劉士哲,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設施農業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張秋生,北京市農業農村局機械化管理處四級調研員亢文軍,寧夏園藝技術推廣站站長、研究員蔣學勤,酒泉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推廣研究員張國森,新疆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研究員、正高級工程師吳樂天等15位設施農業領域專家帶來了精彩的大會主旨報告,內容涉及我國設施農業發展趨勢、新質生產力在設施園藝領域的應用發展以及溫室結構、溫室資材、裝備設備、栽培技術等方面。中國園藝學會設施園藝分會會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蔣衛杰,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陳青云,寧夏大學本科生院院長張亞紅,山西農業大學教授侯雷平主持了大會主旨報告。
我國蔬菜生產發展經歷了緩慢發展期、改革調整期、迅猛發展期、提質增效期四個階段,生產方式從傳統的露地生產逐步變遷為植物工廠生產,但如今我國設施農業還存在種植結構不夠優、技術水平不夠高的問題,中小拱棚和塑料大棚等占比70%以上,部分專用設施品種、精細化調控設備、重要數據管理軟件依賴進口,精準管理、綠色防控等還較為粗放。在未來,我國溫室的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將得到快速發展,物聯網技術將得到更加廣泛應用,節能環保和安全生產更加受到重視。中國溫室將成為現代工業和高新技術的集聚體,向產業集群化、產品品牌化、流通電商化、經營多樣化方向發展。
同時,與會專家表示,“如何實現非耕地蔬菜生產”也是下一步我國設施農業產業亟需聚焦的問題。寧夏近年來非耕地設施農業的發展火熱,已形成了引黃灌區設施蔬菜和供港蔬菜優勢區,六盤山區和引黃灌區露地蔬菜優勢區,中衛市環香山硒砂瓜優勢區,中部干旱帶黃花菜優勢區。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區冷涼蔬菜播種面積316.9萬畝,總產量795萬噸,培育了“鹽池黃花菜”“寧夏菜心”“六盤山冷涼菜”等一批寧夏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如今,寧夏蔬菜約70%以上銷往全國各地,形成了以“展銷推薦為主、外招內引為輔”的市場拓展模式。
12日下午,“大型
玻璃溫室典型案例分享”種植者論壇同樣吸引了眾多與會者的關注。論壇由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設施農業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丁小明主持,多位設施農業領域龍頭企業的優秀從業者分享了大型玻璃溫室在運營中的成功經驗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大型玻璃溫室在產品質量和產出利潤方面擁有傳統農業無法比擬的優勢。大型玻璃溫室環控能力強,裝備配套全,工廠化水平高,生產效率高,品控能力強,有助于實現農業標準化、工廠化、智能化,生產培育安全、潔凈、高品質的蔬果。大型玻璃溫室的運營,要把握好溫室功能、產品層次、裝備水平三個定位,考察市場供需關系決定產品定位,準確選擇目標客戶群體,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并隨之不斷優化經營管理模式,最大化發揮出先進設施設備的效能。
未來一個時期無疑是設施農業發展的關鍵期。近年來,我國各地積極推進設施農業建設,目前全國現代設施種植面積達到4000萬畝,設施生產技術裝備研發進程加快,自主化、國產化設施裝備體系初步形成。據悉,90%的日光溫室配備了自動
卷簾機,71%的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實現機械耕整地,基于云技術、無線
傳感器的溫室物聯網技術在部分現代化設施中率先使用。現代設施農業涵蓋種子、機械、農藝、材料、信息等眾多領域,設施種植機械化率超過40%。
2023年6月,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制定印發《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部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對促進設施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規劃》提出,到2030年,設施蔬菜產量占比提高到40%,設施農業機械化率與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到60%和70%。
設施園藝產業作為設施農業這個大板塊中從業人員最多、用地最廣的領域,在資源要素整合、產業鏈條融合、技術創新轉化方面也被全面激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設施農業融合發展交流會和設施園藝學術會議的聯合召開,必將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形成新動力。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