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 近年來,隨著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中心城區不斷擴大,農村勞動力外流短缺,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成為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關鍵所在。針對這一情況,區農機中心立足部門職能職責,聚焦鄉村振興,大力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全力保障糧食安全生產。
一、政策扶持強隊伍,夯實社會化服務
結合蕉城實際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和省、市農機科技示范項目,積極爭取本級財政累加補貼,全力支持農機服務隊伍強肌體、壯筋骨,夯實區農機社會化服務基礎,全區農機社會化服務運作逐步走向規范,服務能力明顯提升。
一是強化政策扶持壯大服務隊伍。積極爭取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區財政每年支持農機推廣專項經費糧食作物機械20%累加補貼政策,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服務組織的發展壯大,為家庭農場、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提供農機購置補貼上門服務,累計為家庭農場、合作社補貼機具737臺套,發放購機資金補貼340多萬元。截至目前,全區具有農機作業功能的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農民合作社達到30多家,合作社社員達260多人,擁有大型機械347臺套,中小型機械3862臺套,年均作業服務面積達5多萬畝,年均作業服務收入達1000多萬元。
二是依托項目帶動提升服務能力。指導蕉城區一方水土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組建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組織開展智慧農機試點,推廣農用北斗智能服務系統35臺套;今年為推進省級農業機械化示范推廣項目的實施,承接項目的兩家聯合社新增高速
插秧機、植保無人機等新型適用機具26臺套,農機社會化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寬;在2024年的糧食烘干中心項目建設中,中心積極與相關部門和鄉鎮協調解決建設用地問題,赤溪鎮60噸金稻濃糧食烘干中心建設正在快速推進,預計9月中旬可投入使用,輻射周邊5個鄉鎮,提升全區烘干能力近12.6%。
二、擴大規模促發展,創新服務保增效
蕉城區將社會化服務作為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和補短板推進行動的重要抓手,加強農機與農藝融合,強化作業服務互補,通過擴大經營規模推進社會化服務多元化發展,通過示范推廣解決短板弱項,促進農機提質增效,努力在創新服務中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成效和影響力。
一是強強聯合推進多元化發展。動員蕉城區三方農機專業合作社,牽頭組建了寧德市蕉城區一方水土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員社25家),采取“聯合社+合作社+農戶+項目”的訂單式經營模式,將業務范圍從單一的農機作業服務拓展到農機維修、農機技術培訓、病蟲害防治、農產品初加工等七個領域,試點開展網上呼叫、訂單服務、托管作業等“一站式”服務,實現農機社會化服務多元化發展。截止2023年底,該聯合社經營收入達570多萬元,社會化服務面積達5萬多畝,2024年區又新成立了兩家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
二是以點帶面強化示范推廣。摸索解決山垅田水稻機械化作業短板,蕉城區從2022年起在全市率先開展水稻飛播試驗試點,在2023年赤溪鎮爐田村水稻飛播推廣示范片測產,取得畝產水稻592.7公斤好成績,與機插作業模式持平。今年7月,又在赤溪、霍童等地進一步擴大示范,目前已經舉辦現場演示活動1場,推廣連片試種50多畝,已著手在全區范圍內重點推廣。同時,累計在全區9個鄉鎮建立15個連片30畝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示范片,為周邊60余個鄉村提供農機社會化服務,初步形成了以開展農機作業服務為主,以農機化技術應用、機具維修、零配件供應等為輔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
三、因地制宜全履蓋,演練培訓強能力
面對突發農業自然災害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影響,中心本著“建在平時、用在戰時”平戰結合的理念,積極推動常態化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建設發展,不斷強化農機應急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提升農業抗災救災能力,確保糧食安全。
一是因地制宜組建隊伍力求全履蓋。制定了《蕉城區農機應急作業工作預案》,按照市場運作、為民服務、因地制宜的原則,打造熱心公益服務、保障能力強的寧屏線、寧古線兩支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并與牽頭的蕉城區一方水土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蕉城區三方農機專業合作社簽訂了農機應急服務合作意向性協議,實現蕉城區主要產糧區的農機作業應急服務全履蓋。
二是開展演練培育隊伍強化能力提升。積極籌辦農機應急作業演練活動,分解應急作業的各項調度工作,模擬派遣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趕赴現場進行排澇抗旱、水稻搶收等演練活動,做好谷物烘干應急準備,通過舉辦應急演練活動,組織服務主體、農民群眾參與,進一步提升區農業抗災救災能力。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