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黑龍江省2024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地)、縣(市、區)農業農村局、財政局:
現將《黑龍江省2024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黑龍江省財政廳
2024年4月13日
黑龍江省2024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實施方案
為高質量做好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應用,推動保護性耕作與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緊密結合,促進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穩步規范有序實施,按照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印發的《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實施指導意見》和國家相關工作要求,結合我省保護性耕作實施特點,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按照國家行動計劃安排,結合我省實際,2024年全省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力爭達到2670萬畝。實施作物以玉米、大豆生產為重點,包含雜糧、雜豆、麥類、花生等;實施區域由西部干旱、鹽堿和風沙區為主,擴展到我省中部、南部、東部和北部大部分適宜地區(附件1)。各地要結合實際抓好任務面積落實,提高實施質量。各地要提前謀劃、提前部署,及時組織培訓,部署落實全年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明確工作要求。要突出“穩步擴面、質量為先”,穩步擴大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有序引導更多農戶實施保護性耕作;堅持高標準高質量作業,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擴大大豆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優化大豆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通過高質量機播作業促進單產提升。
二、技術模式
根據我省黑土地自然條件,各地依據所屬積溫區和土壤類型特點,選擇適合本地耕作實際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同時要配套實施相應輔助技術,力爭模式適宜、技術到位、效果最好。
(一)前茬作物為玉米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
1.秸稈覆蓋還田原茬免耕播種模式。玉米收獲同時或者收獲后將秸稈粉碎并均勻覆蓋還田地表越冬,春季采用
免耕播種機在原茬地上直接進行免耕播種作業。
2.秸稈條耕覆蓋還田少耕播種模式。玉米收獲時將秸稈粉碎直接還田均勻覆蓋地表,秋季或春季播種前應用條帶耕整地機械,對壟體種床上面的秸稈(根茬)進行滅茬旋耕剝離處理,春季在處理后的條帶上進行播種作業。
3.秸稈歸行覆蓋還田少耕播種模式。玉米收獲時秸稈覆蓋地表,播種前采用秸稈歸行整地機進行種床滅茬碎土處理,同時把播種帶秸稈清理歸行到休閑帶,春季在播種帶實施少耕播種作業。
(二)前茬作物為大豆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
1.大豆秸稈覆蓋還田原茬免耕播種模式。大豆收獲后秸稈粉碎均勻拋撒覆蓋地塊,保持壟型越冬,春季采取原茬或耢茬免耕播種作業。
2.大豆秸稈耙(碎)混還田少耕播種模式。大豆收獲后秸稈粉碎均勻拋撒還田地塊,進行耙茬、碎混后起壟等作業,春季采取少耕播種作業。
3.大豆秸稈深松整地還田少耕播種模式。大豆收獲后秸稈粉碎均勻拋撒地塊,采用
深松機或深松
聯合整地機進行深松、耙地、起壟、鎮壓作業,春季采用少耕播種作業。
前茬作物為雜糧、雜豆、麥類、花生的參照此技術模式執行。
三、支持政策和實施步驟
(一)支持政策及要求
1.作業補助環節。為了提高廣大農民實施保護性耕作的積極性,2024年全省(不含農墾)對前茬是玉米、大豆、雜糧、雜豆、麥類和花生的秸稈覆蓋還田免(少)耕播種作業給予政策補助。秸稈焚燒的地塊不享受作業補助。
(1)玉米茬保護性耕作補助。按照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技術指引(2024版)》標準,對玉米秸稈覆蓋還田免(少)耕播種作業實行分檔補助政策。第一檔為秸稈少量覆蓋還田,地表播種前秸稈覆蓋率在30%以內,春季免(少)耕播種,給予20元/畝作業補助。第二檔為秸稈部分覆蓋還田,地表播種前秸稈覆蓋率在30%-60%之間,春季免(少)耕播種,給予35元/畝作業補助。第三檔為秸稈大量覆蓋還田,地表播種前秸稈覆蓋率在60%及以上,春季免(少)耕播種,給予60元/畝作業補助。
(2)大豆茬保護性耕作補助。大豆茬(雜糧、雜豆、麥類、花生參照此補助標準執行)保護性耕作要按照技術模式實施,播種時可以監測到地表有大豆秸稈,對作業合格地塊給予30元/畝作業補助。
2.補助對象。補助對象為實施秸稈覆蓋還田免(少)耕播種作業的農機戶、農機合作社等作業主體。
3.智能監測。進行秸稈覆蓋還田免(少)耕播種作業的機車,必須全部安裝免(少)耕播種監測儀,進行作業數量和質量監控。免(少)耕播種作業經省農機調度指揮平臺判定合格后,方可以享受免(少)耕播種作業補助。
4.高標準應用基地補助。按照國家要求,支持建設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鼓勵擴大保護性耕作規模,增強示范帶動作用,縣級基地玉米茬第三檔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2500畝以上的,鄉級基地玉米茬第三檔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500畝以上的,實施差異化補貼,作業補助可提高至80元/畝,每個縣級基地當年作業補貼資金總額不超過20萬元,每個鄉級基地當年作業補貼資金總額不超過4萬元,未達到以上面積規模的,按原補助標準執行。補助對象為承擔基地任務的保護性耕作實施主體。為確保監測數據延續,原則上不再增加縣級和鄉級示范基地,給予承擔基地建設的縣級農機部門,每個縣級基地補助5萬元,每個鄉級基地補助1萬元,用于做好數據監測、對比試驗、基礎研究、培訓指導、宣傳引導等工作。
具體計劃任務詳見附件2,鼓勵各地擴大實施面積,最后以實際作業監測合格面積據實結算,全省保護性耕作補助資金實行總額控制,實施面積達到計劃面積的縣份應及時向省農業農村廳報告。
(二)實施步驟
1.確定保護性耕作地塊。各縣(市、區)要組織落實保護性耕作地塊。根據農民意愿,鄉(鎮)政府和村委會組織農民保留好實施免(少)耕播種作業地塊,并組織承擔秸稈覆蓋免(少)耕播種作業者與農戶搞好對接,落實免(少)耕播種的農戶、免(少)耕播種地塊、作業面積、作業機車(具)。
2.開展免(少)耕播種作業。一是縣級農機部門要做好監督指導。春播時,各縣(市、區)農機主管部門要指定專人,每天登陸農機調度指揮平臺查看免(少)耕播種作業機車作業信息和質量分析,做好每天的核查、反饋記錄。發現機具作業圖像不清晰等監測設備異常情況,要通知機手和省平臺管護協調解決。二是車主(機手)要正確使用監測儀。車主在開始作業時要登陸農機調度指揮平臺,確認監測儀是否運轉正常。作業期間,要每天登陸農機調度指揮平臺,比對平臺顯示作業量與實際作業量,作業時發現監測儀顯示異常,要暫停作業,立即報修,對不及時報修而導致的作業數據丟失等問題,由駕駛操作人員承擔相關責任。對擅自挪動、拆裝監測儀部件以及沒有機具作業影像的,農機調度指揮平臺不予確認作業面積。三是及時登記跨區機車信息。對于實施跨區作業的免(少)耕播種作業機車,車主(機手)要在當地的農機主管部門進行備案,登記免(少)耕播種作業監測儀的設備號,在農機調度指揮平臺進行作業地點變更,以便作業信息的準確上傳。未進行備案登記的機車無法在農機調度指揮平臺顯示并核實作業信息,不能享受補助政策。
3.作業面積核查。各縣(市、區)農機主管部門要組織開展作業質量、機具質量、監測儀安裝等情況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反饋。春季免(少)耕播種作業指揮平臺監控作業時間原則上截至6月10日。作業結束后,各縣(市、區)農機主管部門要對照在農機調度指揮平臺上監測到的合格免(少)耕播種作業面積,指導作業車主在鄉、村配合下填寫《保護性耕作免(少)耕播種作業驗收單》(附件3),確定擬補助面積和對象,在縣、鄉、村同步公示7日。對有異議的,縣級需進一步組織人工核查,并與農機調度指揮平臺溝通確認。縣級審核無異議后,將《保護性耕作免(少)耕播種作業補助情況明細表》(附件4)上報市(地)農業農村局。
4.市(地)組織核定面積。各市(地)農業農村局要對各縣(市、區)上報的免(少)耕播種作業補助面積進行數據復核,于7月30日前以正式文件將《保護性耕作補助情況匯總表》(附件5)報省農業農村廳備案。
5.兌付補助資金。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要及時向當地財政部門提交核定的免(少)耕作業面積(附件4),縣級財政部門應及時將補助資金發放給補助對象。此項資金能通過一卡通發放的,必須納入一卡通發放。
四、保障措施
在適宜區域全面推行保護性耕作,是保護黑土地的重要措施。各地要高度重視、落實責任、加強組織,確保如期完成保護性耕作任務。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建立政府主導、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并結合當地實際組織制定年度實施方案,明確重點實施區域、實施面積、主推技術模式和保障措施,強化組織推動,層層抓好工作落實。各縣(市、區)要按照本方案的工作要求,認真組織任務落實、作業技術指導、面積核查、補助標準核定、資金兌付等工作,解決好工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把國家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二)加強示范推廣。龍江、泰來、富裕、訥河、肇州、杜蒙、大同、肇東、青岡、蘭西、安達、阿城、巴彥、五常等14個縣(市、區),要繼續發揮整體推進縣的示范帶動作用,擴大實施面積。其他縣(市、區)也要扎實開展保護性耕作示范、推廣工作,逐步擴大實施面積,條件成熟的可以組織整鄉整村推進。
(三)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各地要發揮服務主體作用,支持有條件的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承擔保護性耕作作業任務,帶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培育壯大技術過硬、運行規范的保護性耕作專業服務隊伍。創新服務機制,鼓勵農機服務組織與農戶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支持采用訂單作業、生產托管、跨區作業等方式,實現機具共享、互利共贏,帶動規模化經營、標準化作業,推動保護性耕作技術普及。
(四)加強基地建設。各地要以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依托,以農機推廣單位為技術支撐,以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播種為主要技術模式,在縣、鄉兩級建設一批穩定的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示范基地,打造保護性耕作樣板。基地應相對集中,縣級基地面積不少于1000畝、鄉級基地面積不少于200畝。每個整體推進縣至少要建設一個縣級和一個鄉級示范基地,打造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新裝備新技術集成試驗示范基地。高標準應用基地還要開展適合本地的主推技術模式示范,在相鄰地塊設置傳統耕作方式對照田,進行試驗對比驗證,組織現場演示、培訓等活動,充分發揮基地展示、試驗和示范作用。
(五)加強數據監測分析。各級農機推廣部門要做好保護性耕作監測工作,縣級農業農村局農機推廣技術人員要依托保護性耕作應用示范基地監測點,對保護性耕作地塊開展數據監測、統計和對比分析,并出具監測報告。省級農機推廣部門負責統一監測標準和方法,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對各地的監測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和總結,形成全年監測情況報告,同時深入研究在實施過程中發現的技術和機具等問題,拿出解決方案,為下一年度實施提供依據。
(六)加強宣傳培訓。各地要發揮好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保護性耕作的重要意義、技術路線、政策措施,凝聚社會共識,加快觀念轉變。適時舉辦保護性耕作現場會、展示會,利用農閑時間開展技術培訓,總結成效經驗,推介典型案例,增強基層和農民群眾的主動參與意識,掀起保護性耕作實施熱潮。
(七)加強績效管理。各地要強化績效管理,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各項任務。要加強保護性耕作統計,將未安裝監測儀的免(少)耕播種作業面積要納入統計范圍。各地要采取信息化手段提高監管工作效率,確保保護性耕作科學有效推進。各地要在11月10日前,報送保護性耕作行動年度工作總結和實施效果監測報告,并開展績效評價工作,要及時將以上材料報省農業農村廳(郵箱:njjkjc82657904 163.com,聯系電話:0451-82657904)。
附件:1.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適宜實施縣(市、區)名單
2.黑龍江省2024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計劃任務明細表
3.黑龍江省2024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免(少)耕播種作業驗收單
4.黑龍江省2024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免(少)耕播種作業補助情況明細表
5.黑龍江省2024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補助情況匯總表
附件1-5.doc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