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機網 政策與標準】“十三五”期間,天津市農機購置補貼投入財政資金4.97億元,補貼各類農機5.6萬余臺(套),帶動農民投資超過14億元,農業動力機械和配套機具發展迅速,高性能、大馬力的田間作業動力機械和配套機具快速增加。截至2020年底,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365.08萬千瓦,農機擁有量33.20萬臺(套)。大中型
拖拉機(30馬力以上)達到 1.34萬臺,小型拖拉機(30馬力以下)擁有量0.34萬臺,大中型拖拉機占拖拉機總量的比重達到80%;拖拉機配套比達到3.10,比“十二五a”期末提高0.47,大中型拖拉機及其配套機具加快增長,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十三五”期間,全市農機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100%、98.83%、100%,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15%。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裝備支撐,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和《天津市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津政辦發〔2021〕18號),以及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天津農業生產實際,特制定《天津市農業機械化發展“十四五”規劃》。
據該規劃制定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末,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機具配置更加合理,農機生產條件顯著改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進入農機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時期。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保持在90.50%以上,小麥、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實現高質量全程機械化。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水產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水平力爭位于全國前列。低碳節能農機裝備使用率顯著提升,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種養以及設施農業全面機械化取得顯著進展。
展望2035年,農機化發展取得決定性進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實現全過程機械化,畜牧養殖、水產養殖機械化進入高級階段,設施
種植機械化、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促進農產品增值能力顯著增強,高效機械化生產體系基本形成,“機械化+數字化”廣泛應用于農機管理、作業、監測與服務,機械化全面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格局更加穩固。
“十四五”期間,農機化發展要緊緊圍繞天津聚焦打造現代都市型農業升級版需求,通過實施“抓牢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 、抓好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抓實畜牧水產養殖機械化 、推動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促進農機與農藝深度融合、推進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增強農機惠農政策精準性、加強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強化農機化人才隊伍建設”十項重點任務,不斷提高農機化水平,為加快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提供農機裝備技術支撐。
注: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