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2023年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農機發展中心將緊緊圍繞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首要任務,貫徹全省“一改兩為”會議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兩強一增”行動要求,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等環節中的主力軍作用,為助力全區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區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出新出彩。將重點推進“4211+N”機械強農提升工作,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全區農機工作新格局。即“四個全程機械化率”提升、“兩中心”建設、“一協會”籌建、“一改進”。
一、進一步提升“四個全程機械化率”,提高農業生產的農機化程度。“四個全程機械化率”即主要農作物在耕種收等環節的全程機械化率、蔬菜等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率、畜牧養殖產業全程機械化率、漁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通過農機農藝融合、全國農機會展、新型農機推廣對接、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引導等措施,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大型智能農機,實現大型復式智能高效機械占比達到22%;進一步提高主要農作物在耕種收環節的全程機械化率,實現全區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達到95%以上;通過對全區蔬菜等經濟農作物種植情況調研,積極引導種植大戶機耕、機種、機收,實現全區蔬菜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率不低于50%;通過對全區畜牧養殖對機械的需求了解,積極對接畜牧養殖新機械,實現全區畜牧養殖產業全程機械化率不低于50%;通過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漁業生產機械裝備,扎實推進我區漁業生產全程機械化,實現全區漁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率不低于50%。
二、進一步推動“兩中心”建設,提升重用農產品質量的農機化保障能力。“兩中心”即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糧食烘干中心建設。按照《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的建設標準,實現
拖拉機、
種植機械、
收獲機械等主要機具逐步安裝信息化監測終端并納入遠程監控平臺管理,對作業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和指揮調度。糧食烘干中心一般應有烘前處理區、烘干作業區和烘后暫存區。以烘干循環式為核心設備的烘干中心,循環式烘干機批處理量須超過60噸;以連續式烘干塔為核心設備的烘干中心,連續式烘干塔批處理量須超過300噸。鼓勵農機專業合作社購置大型智能農機,用足用活農業設施用地政策,積極協調所在鄉鎮、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在農機庫棚、糧食烘干中心建設用地上給予大力支持。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努力在服務面積和服務質量上實現新突破,在土地大托管上發揮優勢。至2025年新增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5個,實現重點農業鄉鎮全覆蓋。糧食烘干中心嚴格標準和質量,努力實現2025年全區每個鄉鎮爭取建設一個糧食烘干中心,保證在陰雨天氣糧食收獲后的安全。
三、進一步加大“一協會”籌建,提升農業產業的農機化服務品牌影響力。“一協會”即潁州區農機合作社協會。充分發揮協會信息溝通交流、互幫互助作用,發揮1+1>2的效應,使全區農機合作社團結協作,抱團取暖,在農機跨區作業、三夏、三秋等關鍵農時季節引進農機搶收搶種、應急搶險等發揮作用,做強做實叫的響的潁州農機服務品牌;發揮在推廣大型智能復式機械推廣應用的作用。加強農機合作社、農機手交流,提升服務技能,開展機收減損大比武,樹立減損就是增收的理念,把機收減損率控制的2%之內。開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和農機手培訓,努力提高全區廣大農民機手的專業水平和操作技能,2023年計劃培訓合作社理事長8名、農機手200名以上。開展農機作業咨詢工作,為農機手提供農機作業的市場信息、機具選型、作業質量等服務;幫助組建農機作業專業服務隊,相互協作,拓寬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模式,擴大服務規模,培育農機服務大戶,培植農機產業化服務群體;組織農機手開展農機跨區作業服務,實施機械化、規模化連片作業,提高現有農機裝備的利用率,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四、進一步“改進”農機購置補貼流程,提高農機化發展服務效能。“一改進”即進一步改革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流程。按照“一改兩為”要求,在省市農機購置補貼規定范圍內,堅持為民、便民、快捷、高效的原則,進一步梳理補貼流程,進一步縮短辦理時間、減少資料,進一步優化辦理程序和辦理環節,讓群眾更滿意。
“N”即通過搭建智慧農機作業服務平臺,利用信息化技術,轉變傳統農機手與農戶之間交互模式,實現農戶、種糧大戶和農機手、農機合作社之間的信息和資源交互。農戶線上發布作業訂單,農機手線上接單,利用北斗終端,實現全程作業監控,精準計算作業面積。作業完成后,農戶可以選擇線上或線下支付方式向農機手農機作業費用。農戶也可對農機手作業效果進行線上評價,平臺對農機手定期發布作業效果進行五星評價排名。帶動農機信息資源共享、鄉村振興信息化建設、現代農業大數據建設等“N”個方面多業態智慧化發展,推動現代農業優質資源整合、數據互聯互通,起到節約成本、提高效能的效果,為農機化服務插上科技的翅膀,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新動能。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