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編輯視角】 糧食生產時刻牽動著十幾億國人的心,而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仗”。受去年罕見秋汛影響,冬小麥較往年晚播約半個月左右,晚播面積占到三分之一。因此今年的小麥生產形勢較往年嚴峻,同時也備受關注。
在4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雖然今年小麥苗情較為復雜,但奪取夏糧豐收是有基礎的。中央財政緊急安排了50億元資金用于小麥的促弱轉壯,這是多年沒有的,后又安排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200億元。此外,農業農村部及早制定了抗災奪豐收的工作預案和技術指南,派出了100多名機關干部和200名技術人員組成工作組和科技小分隊,包省包片下沉一線,指導晚播麥的田間管理,主產省也多措并舉支持小麥的促弱轉壯。
為保障小麥順利生產,4月底,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下達農業生產和水利救災資金16億元,實施新的小麥“一噴三防”補貼政策,支持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等22省(區、市),對小麥生長期噴施
殺蟲劑、
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混合劑等“一噴三防”措施給予補助,以防農作物病蟲害、防干熱風、防早衰,促進小麥穩產增產。
截至目前,小麥的生產情況如何?
河南:作為小麥生產大省,目前河南全省小麥已全面進入灌漿期,長勢與常年相當,明顯好于預期。今年河南省啟動了“全力以赴保夏糧豐收”行動,至小麥返青期結束,全省一、二類苗近九成;小麥抽穗揚花期河南省加大赤霉病和條銹病防治力度,“兩病”未發生大規模流行。河南省財政廳及時下達農業生產救災資金4.06億元,用于支持全省開展“一噴三防”工作,及早防病蟲害、防干熱風、防早衰,增強小麥灌漿強度,延長灌漿時間,提高粒重,保障夏糧豐收。 5月6日,河南省政府召開全省小麥“一噴三防”暨抗旱工作視頻會議,會議指出,干旱、干熱風、倒伏是當前小麥生產面臨的三大問題。要迅速行動,盡快落實資金,科學組織實施,強化質量監管,加強信息調度,全面開展“一噴三防”。要分類指導,科學澆水,廣開水源,做到能澆盡澆、應澆盡澆。要加強組織領導,加強指導服務,統籌安排好疫情防控和小麥后期管理,確保各項措施落實見效,努力奪取夏糧豐產豐收。
河北:受去年秋汛影響,河北省播種的3350萬畝冬小麥中,約有2500萬畝晚播。為抓好冬小麥苗情促弱轉壯,河北省啟動了冬小麥“科技壯苗”專項行動,在抓細抓實各項防疫舉措的基礎上,動員全省農業科技力量,因地因苗施策,多措并舉保障春耕生產。河北省已組織1.6萬名農技骨干、1000多名農業科技專家、4.5萬名糧食生產科技專員深入田間,制定121個冬小麥技術方案,解決了343項技術難題;共錄制、發布了412個技術視頻或課件。截至目前,河北省冬小麥一、二類苗占比88.8%,比越冬前提升49.5個百分點,科技壯苗效果明顯,冬小麥生產形勢明顯好于預期。
山西:面對晚播小麥面積大的嚴峻挑戰,山西全省上下積極應對,早下手、用實招,科技給力、措施精準,冬小麥促弱轉壯成效明顯,苗情轉化好于預期,整體長勢好于常年,后期管理到位,將會再奪小麥豐收。主要得益于,能種盡種、小麥播種面積增加;各級政府重視,政策支持力度大;糧食補助多、價格漲,農民生產積極性高;底墑墑情好,凍害影響小,氣候總體有利;部專家指導組、“三隊”包聯專家團隊和市縣農技人員精心服務,技術支撐強;監測預報及時,病蟲害為害輕;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小麥苗情轉化快;畝穗數有保證,穗粒數防減少,千粒重努力增,產量三要素配比好。
結語:除小麥外,大豆的生產情況也是今年的“熱點”之一,下期本網將繼續關注當前大豆生產情況。
部分資料來源:河南日報、人民日報。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