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農技中心在江蘇睢寧舉辦麥田多花黑麥草科學防控技術培訓班。參訓學員觀摩了新型除草劑防除麥田多花黑麥草示范現場,聽取了行業專家就多花黑麥草發生危害特征、防除技術和抗性治理措施的專題講授,交流了多花黑麥草治理現狀和技術措施,明確了下一步工作重點。
培訓班指出,受播種
收獲機械遠距離跨區作業、輕簡化栽培等因素影響,麥田雜草發生日趨嚴重,防治難度逐年加大。多花黑麥草具有分蘗繁殖力強、傳播擴散快、抗藥性水平高等特點,成為黃淮海麥區的難防惡性雜草。據初步統計,河南、陜西、安徽等8省份已發生850余萬畝,一般可造成減產30%—40%,嚴重地塊達70%—90%,成為制約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的重要因素。
培訓班要求,各級植保機構要充分認識抓好多花黑麥草防控對保障小麥豐產豐收的重要作用,要立足預防、抓早治小,因地制宜抓好以多花黑麥草為重點的麥田雜草科學防控。強化監測調查,以多花黑麥草等麥田惡性雜草為重點,定期開展雜草普查和抗藥性監測,為科學防除提供基礎支撐。強化技術集成,堅持“分區治理、治早治小、封殺結合”的原則,重點圍繞農業控草、土壤封閉、冬前除草等方面,開展防除新產品、新技術試驗示范,提高雜草防除效果。強化宣傳引導,充分運用線上線下宣傳培訓平臺,在多花黑麥草防除關鍵期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引導農戶從過去的“見草打藥”向“預防用藥”轉變,提高農戶科學用藥意識,減少藥害情況發生。
河南、山東、江蘇等10個小麥主產省的省級植保機構藥械科負責人,小麥生產大縣植保技術人員共90余名代表參加了培訓。南京農業大學等有關專家就多花黑麥草識別、發生現狀與防除技術進行授課。江蘇、河南、陜西等省份植保機構代表交流了新型除草劑防除多花黑麥草試驗情況。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