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科技創新】 為補齊雜交水稻制種機械化種植短板,提升全程機械化水平,推動雜交水稻制種產業高質高效發展,4月17日,福建省農業機械推廣總站、三明市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建寧縣農業農村局,聯合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組織舉辦了福建省雜交水稻制種機械化補短板促全程推進活動。本次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有來自三明、南平、龍巖等設區市及雜交水稻制種生產縣的農機推廣負責同志,建寧縣各鄉鎮農機站站長,合作社和種植大戶代表,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專家等共計200多人參與了活動。
在現場活動中,參加代表實地觀摩了耕整地、播種、施肥、種植等環節的機械作業演示,30多臺高速
插秧機還同期進行了田間作業生產?,F場演示結果表明,采用履帶式
旋耕機進行耕整地,每天作業面積可達30畝(8小時);采用印刷
播種機均勻稀播,每分鐘可完成播種9米,可供1.2畝大田使用;采用農用航空器噴施化肥,每分鐘作業面積可達1畝;采用制種專用乘坐式高速插秧機、無人駕駛乘坐式高速插秧機進行母本插秧,每天作業面積可達30畝。雜交水稻制種種植環節的機械化,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勞動力成本。
在線上活動中,央視新聞頻道《走進老區看新貌》節目對建寧縣雜交水稻制種機械化生產進行了現場直播,主辦單位還將活動內容制作成錄像供各地觀看學習。
活動期間,農機推廣人員、制種大戶、機具廠家技術人員和省農業科學院制種專家,還圍繞雜交水稻制種全程機械化的新機具、新技術進行了培訓、交流和討論。
雜交水稻制種是福建省的優勢特色產業,據統計,2021年福建省制種收獲面積達35.8萬畝,生產種子7600萬公斤,平均畝產212公斤,三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目前,在雜交水稻制種機械化生產上,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但機械種植仍是薄弱環節。近年來,福建省積極引進印刷播種機、制種專用高速插秧機等成熟機具進行示范推廣;積極與華南農大開展合作,引進雜交水稻同步機插直播機,開展機具適應性試驗;積極開展父本機插母本直播、父母本同步機插、父母本同步機播等新技術的試驗與研究,取得了較好成效。下一步,福建省將繼續開展雜交水稻制種機械種植環節新技術的試驗示范,總結形成福建省雜交水稻制種全程機械化的技術規程和地方標準,加快制種機械化的進程,為福建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發展貢獻機械化的力量!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