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 今年,山西省實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為82萬畝,涉及11個市48個縣。其中北部春播早熟區13個縣(市區),中部春播晚熟區18個縣(市區),南部復播區17個縣(市區)。
為保證山西省2022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以下簡稱“復合種植”)工作順利實施,完成好復合種植農機技術裝備保障工作,近日,山西省農業機械發展中心印發了《山西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農機裝備保障方案》(以下簡稱《保障方案》),緊緊圍繞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穩產保供機械化生產需求,堅持良機良法配套,積極推動農機化司、農業農村廳安排布置的復合種植技術裝備保障任務的落實,以實現機械化耕、種、管、收為目標,示范總結一批技術路線科學、裝備配套模式合理高效的機械化生產方式,保障大豆玉米兩種作物協同共生,一季雙收目標任務的實現。
《保障方案》明確了目標任務,以主推大豆3-4行和玉米2行間復合種植搭配模式為重點,結合各地生產實際探索推廣大豆4-6行和玉米4行間有機組合模式。認真展開專用機具配套引進、現有機具調整改制等裝備保障工作;要根據各市縣復合種植模式的不同,重點推動新技術裝備的引進購置、改制、區域調度協作、機械化生產作業等保障措施,實現復合種植耕、種、防、收環節機械化。全省需落實保障機具任務約6000臺,其中:
播種機2300臺、高效植保機800臺、玉米
收獲機1300臺、大豆收獲機1600臺。
《保障方案》指出,復合種植在山西省基本沒有實踐案例,是種植模式的變革性生產實踐,要推動裝備研發補助、機具購置補助、農機作業補貼、政策支持、技術支撐服務,實現多方協同驅動,并安排了以下工作內容:
(一)認真開展調查研究,細化農機裝備保障方案
一是組織相關市縣進行復合
種植機械化支撐裝備調研,研判需求總量,制定引進、改制方案,做好與農機裝備生產企業新產品開發研討供需對接,明確裝備保障主體思路。二是開展好復合種植實施主體及裝備保障情況的調研,對實施主體的選用模式、種植地點、品種面積、現有裝備、需求裝備、技術能力等情況進行詳細的調查,細化機具保障方案,做到精準具體。做實耕種管收農機裝備改制、購置、生產作業指導等環節的支撐工作。
(二)發揮好存量裝備生產潛能
根據《山西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配套機具應用指引》的有關要求,摸清裝備缺口,結合各地生產實際,強化藝機結合,科學選擇模式,提高現有凈作機具的利用率。一是抓好現有播種機的輕簡化改制、改裝;二是全力開展好現有植保機的試驗改裝;三是抓好現有窄幅谷物收獲機械技術參數調整和專用割臺的定制。
(三)鼓勵生產企業開發生產
積極推進、組織支持科研單位和農機企業開發生產復合種植急需專用播種、防控、收獲機具,推動機具試制試驗,改進熟化和推廣示范。采取綠色通道等方式優先安排相關農機產品檢測鑒定。
(四)加大復合種植專用農機購置支持力度
對補貼范圍內復合種植急需的相關機械要優先補貼,對急需復合種植播種機等專用機具采用新產品補貼試點方式予以支持。鼓勵各地采取行政支付統一購置或增加補貼方式,調動農戶購置專用復合種植機械的積極性。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山西省農業機械發展中心。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