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甘肅省臨夏州蠶豆機械化播種環節示范演示活動在康樂縣蘇集鎮舉辦。活動由州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州農科院、康樂縣人民政府主辦,州農機化技術推廣站、州農科院蠶豆研究所、康樂縣農機中心承辦。臨夏州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李建國,州農機化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馬韶華,康樂縣委副書記、縣長馬文吉出席活動。
活動中,州縣專業技術人員分別圍繞特色優質蠶豆新品種選育、產量產值提升、機械化種植技術要點以及近年來取得的成效等方面作了詳細解說。現場分別演示了先覆膜后人工點播、電動穴播搶墑播種模式,1膜3行、2膜6行鋪膜播種施肥一體化平鋪膜、雙壟溝播種模式的蠶豆
播種機作業,以及植保無人機作業,展示了蠶豆專用
收獲機、中藥材等特色產業
種植機具,技術人員對機具進行了講解。活動直觀對比了各種播種作業模式的優勢,對蠶豆種植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實現特色產業大面積單產提升、農機裝備水平全面提升、良種繁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動示范作用。
臨夏州有著蠶豆種植的良好歷史基礎經驗和適宜的自然條件,本次示范演示活動對構建科學合理的輪作模式,充分發揮蠶豆“減肥增效”作用,探索形成臨夏州蠶豆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和蠶豆生產適度規模化解決方案,進一步做好機械化播種質量提升工作,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確保我州糧食油料安全有積極作用。活動號召,要切實發揮好演示活動的示范帶動效應,做好機械化播種質量提升工作,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質量,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進我州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要注重提升特色產業機具的推廣應用水平,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強農惠農作用,積極開展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的示范演示、培訓指導和技術服務,引進適合我州主要糧食作物和特色產業全程機械化生產的機具,務實高效提升農機推廣應用水平;要進一步做好春耕備耕服務工作,及早安排部署,落實有效措施,全力做好物資儲備和機具檢修維護工作,鼓勵開展跨區作業服務,確保春耕備耕工作有序開展;要持續強化農機農藝綜合配套協同聯動,建立完善的產學研用多方合作機制,拓寬技術交流與成果轉化渠道,聚焦構建科學合理的輪作體系這一主題,整合良種、良機、良法、良田資源,持續強化農機農藝在技術創新、應用推廣等多層面的綜合配套協同聯動,探索形成臨夏州農業生產技術模式,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真正落實到位。
此次活動旨在加快全州農業產業機械化進程,提升農業綜合效益,促進農機農藝相融合,助推農民增收致富,推動農業生產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康樂縣政府、州農業科學院、州農機化服務中心有關領導,康樂縣相關單位和15個鄉鎮負責人,州縣專業技術人員,康樂縣農機合作社代表、種植大戶及周邊群眾共計400余人參加活動。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