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一周看點】 “三農”工作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時期,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帶來難得機遇。政策導向更加鮮明。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支持保護持續加力,多元投入格局加快形成,更多資源要素向鄉村集聚,將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近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十四五”時期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作了系統明確的規劃與部署,提出到2025年,農業基礎更加穩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梯次推進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脫貧地區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21年農業機械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通報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21年農業機械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通報》。
2021年,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了農業機械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共抽查了447家企業生產的447批次農業機械產品,涉及泵和稻麥
聯合收割機2種產品,發現65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14.5%。此外,本次跟蹤抽查到上次抽查不合格企業34家,有3家企業本次抽查仍不合格,31家企業合格。在本次抽查中,山東省淄博博山中強泵業有限公司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監督抽查。
具體來說,本次抽查稻麥聯合
收割機不合格發現率為9.5%。稻麥聯合收割機是集收割、輸送、脫粒、分離和清選等功能于一體的小麥、水稻等農作物收獲聯合作業機械,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著發揮重要作用。本次抽查了10個省的21家企業生產的21批次稻麥聯合收割機產品,其中2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9.5%。該產品近3次國家監督抽查不合格發現率分別為3.4%、0.0%、9.5%。
河北省提前下達省級財政農業轉移支付項目資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有力指導“三農”各項政策落地實施,近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河北省2022年省級財政提前下達農業轉移支付項目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2022年河北省省級財政農業轉移支付項目資金已于2021年底提前下達。省級財政提前下達農業轉移支付項目資金包括八個專項,資金共計455115萬元。
《實施方案》指出,重點支持農業生產發展、產業融合發展、
農產品質量安全能力提升、動物疫病防治、漁業高質量發展、種業振興、農業節水、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等方面,為加快實現河北省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共同富裕提供堅強支撐。
農業農村部召開常務會議強調 全力以赴抓好春耕春管 系統謀劃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2月16日,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傳達學習全國春季農業生產暨加強冬小麥田間管理工作會議精神,研究貫徹落實工作。會議強調,要環環緊扣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全力以赴抓緊抓實春季田管、春耕備耕、擴種大豆油料等重點工作,堅決打贏保夏糧奪豐收這場硬仗,確保全年糧食產量繼續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會議強調,要千方百計抓好春季田管,分區域分類型分苗情精準指導精細施策,部領導、司局單位包省包片聯系指導服務,相關工作組、專家指導組、科技小分隊抓緊下沉一線,緊盯晚播麥促弱轉壯關鍵環節,推動各項穩產增產措施落實到田。毫不放松抓緊春耕備耕,壓實責任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指導各地搞好農資調劑調運,及時下擺到村到店。攻堅克難擴種大豆油料,在西北、黃淮海、西南和長江中下游等適宜地區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確保取得實質性進展。
2021年山東畜牧業生產穩步增長
2021年,山東畜牧業生產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生豬產能已恢復至非洲豬瘟疫情前水平,牛羊生產基本平穩,家禽生產穩中有增。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815.1萬噸,比上年增加93.3萬噸,增長12.9%。
農機上市企業-星光農機2021年業績預虧
近日,星光農機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星光農機,股票代碼:603789)發布2021年業績預告。報告顯示,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1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0億元到-1.60億元。預計2021年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2.2 億元到-1.7億元。以上預告數據僅為初步核算數據,具體準確的財務數據以公司正式披露的經審計后的2021年年報為準。
報告期內,盡管公司營業收入較去年實現增長,但受限于原材料上漲、固定成本支出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產品毛利率低、主營業務虧損。
農業農村部召開會議 部署2022年全國漁業安全生產工作
2月14日,農業農村部召開全國漁業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總結2021年漁業安全生產工作,部署2022年重點任務。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指出,2021年,農業農村部和地方各級漁業漁政部門著力防范化解漁業重大安全風險,加強應急管理和善后處置,狠抓責任落實,實現漁業安全事故起數和人數“雙下降”,尤其是重特大事故“零發生”,商漁船碰撞事故下降近一半,為保障漁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重慶多項農機地方標準即將于2022年3月實施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重慶市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2020年,主要農作物機耕、機播、機收面積各達3170萬畝、305萬畝、890萬畝。“十三五”期間,重慶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加快發展,年均分別增長2.6%、25.2%、29.5%。其中水稻機播機插面積達189萬畝,機收面積突破700萬畝,機收比率超70%,節本增收達15億元以上。
十三五”期間,重慶共制修訂農業機械標準34項,受理農機推廣鑒定1895項,發放推廣鑒定證書1267個,開展全市性農機質量調查6次。開展農機推廣鑒定證后監督檢查108項次,期間共撤銷8家企業10個農機推廣鑒定證書。年年開展“3·15農機消費者權益日”宣傳和農機打假活動,開展聯合執法21次,維護了農機所有者、使用者、生產者的合法權益和農機市場經營秩序。
標準化的制定與實施對于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起著強有力的促進作用,2022年3月,重慶市多項農機地方標準即將實施。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