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贞洁美妇迎合呻吟声_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麻豆不卡_亚洲最大av在线_喷水高潮

青島加強農機裝備建設 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轉型升級

———青島市“五個提升”保障“糧袋子”“油瓶子”“菜籃子”
2021-11-12 09:49:18 來源:山東省青島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閱讀量:12218 評論

  【農機網 地方農機】 2021年年份特殊,抓好糧食生產極端重要。山東省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在推進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機收減損”“農機防災減災”“智能農機+智慧農業”等方面能力提升上,找準坐標、選準方向,加強農機裝備建設,持續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轉型升級,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新貢獻。
 
  一、提升糧食機械化水平,保障糧食穩產增收
 
  鞏固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示范市創建成果,緊盯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聚焦春耕春播、“三夏”、“三秋”等關鍵農時,全力以赴抓好機械化生產組織管理工作。一是抓好農機檢修調度,確保不誤農時。“三夏”、“三秋”農忙季節,全市組織檢修農機具36多萬臺套,調度12萬多臺拖拉機、2萬多臺小麥聯合收割機、6萬多臺播種機上陣,圓滿完成了“三夏”、“三秋”農機作業任務,小麥、玉米機耕、機播、機收率達到99%以上,基本實現機械化。二是抓好“農機防災減災”技術指導與服務保障,確保農業生產順利進行。開展農機防災減災、操作實用技術培訓,全市共組織各類培訓班40多個,對6.2萬名農機駕駛操作員進行了崗前培訓,提升駕駛操作技能。組織農機維修和技術專家2000多人次,深入生產一線開展農機作業技術服務,及時指導機手搶修農機,確保農機具正常投入作業。精心組織跨區作業服務,發放跨區作業證1260個,有160多個農機合作社的2600多臺機械實施跨區作業,增加作業收入2億多元。三是突出抓好糧食機收減損,確保糧食豐產增收。樹立減損就是增收的觀念,把機收減損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通過開展收獲減損技術培訓、加大低損失率機械的補貼推廣、開展大比武活動等措施,提升我市糧食機械化收獲減損水平。全市共舉辦小麥、玉米機收減損技術培訓班30多個,減損機械現場演示20多場次,培訓機手3000余人次。在萊西市舉辦了全國糧食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山東賽區活動,在平度市舉辦了山東省玉米機收減損大比武活動,有效地推動了機收減損的深入開展。根據山東省隨機抽查結果,我市小麥機收平均損失率0.97%,低于2%的作業質量標準和農業農村部要求的1.2%的平均水平。全市小麥機收損失率比常年降低了1個百分點,相當于全市344萬畝小麥挽回損失3000萬斤。
 
  二、提升農機裝備水平,推進農機化“兩全兩高”
 
  鞏固全省率先實現“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范縣全覆蓋創建成果,積極爭取市級財政資金200萬元,實施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建設項目,大力推廣新型農機化技術,推進農機裝備轉型升級,推動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提升農機化發展質量水平。一是大力發展智能高端大型復式機械。超大型高端機械開始在我市發展,全市新購機械價格在500萬元以上的大型機械2臺。大中型拖拉機發展到1.5萬臺以上,谷物聯合收割機發展到2萬臺,花生、馬鈴薯收獲機分別發展到1萬臺和5000臺,高新科技和新興業態農機具出現爆發增長。二是提升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為加大經濟作物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4月2日,在平度市組織舉辦了“根莖類”蔬菜智能農機作業現場觀摩會,現場演示了生姜、大蒜、芋頭等根莖類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開展了作業技術培訓。4月27日,在即墨區組織舉辦了果園機械化現場會,現場展示了果園除草、施肥、打藥等環節機械作業。在即墨區、膠州市和平度市建設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3處,加快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和大蔥移栽收獲機械化進程,提高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水平,年內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三是推進畜牧業生產全程機械化。加大對畜牧機械裝備的支持力度,將畜禽養殖、環境控制、疫病防控、糞污處理、智能成套設備等農機裝備按規定納入補貼范圍,對生產急需、先進適用的裝備做到應補盡補。在即墨區、平度市和萊西市建設畜牧業養殖機械化示范基地3處,突出生豬仔豬一體化智能養殖、蛋雞精準飼喂、奶牛養殖信息化監測等重點環節,開展重點畜種養殖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年內畜牧業機械化率達到70%以上,繼續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四是加快推進“智慧農機”發展。大力發展植保無人機和北斗自動導航自動駕駛大型拖拉機、聯合收獲機,減輕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全市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拖拉機800多臺,植保無人機1000多架;全市安裝深松、保護性耕作監測儀2300多臺套,對農機作業軌跡、作業內容、作業面積、作業質量實施遠程監測,實現了農機作業監管的精準化。依托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建設項目,“智慧農場”“智慧果園”“萬畝農場”“智慧牧場”等相繼建成。如:在青島盛發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青島精準(智慧)示范試驗基地,重點開展智能農機與精準(智慧)農業的創新與技術集成示范,引進了聯合收獲機產量測產系統、GNSS全球衛星導航的固定基站、智能農用氣象站,為兩臺拖拉機安裝了自動導航系統,引進精準施藥系統改造了一臺噴桿噴霧機,為小麥精量播種機和玉米精量播種機加裝了變量施肥控制系統,引進了一套精準灌溉系統,通過精準(智慧)農業技術與智能農業裝備的應用,基地構建起了農機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體的現代精準(智慧)農業管理架構。通過試驗測試,探索制定出規范、精確的智能化生產管理技術路線和操作規范,為大面積推廣提供可復制樣板。
 
  三、提升惠農政策實施水平,確保補貼政策落地落實
 
  高效、規范、廉潔實施好中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農機報廢補貼政策、農機深松整地政策等,確保各項政策在我市不折不扣得到執行。一是組織實施好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爭取中央財政資金11906萬元,比上年增長13.5%;爭取市級財政資金1000萬元。根據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制定了《2021-2023年青島市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方案》,全面啟動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繼續開展農機購置補貼“三合一”試點,重點應用手機APP、補貼機具二維碼管理和物聯網監控等技術,加快推進農機購置補貼全流程線上辦理,提升補貼政策實施效率。二是加快推進農機報廢更新。結合農業農村生態環保和美麗鄉村建設,加大對能耗高、污染大、安全性能差的老舊農業機械報廢淘汰力度。目前已回收舊機1300多臺,年內力爭報廢補貼1000臺以上。6月4日,在全國農機報廢更新視頻工作會議上,我市作典型發言,工作經驗得到農業農村部領導高度評價。6月7日-8日,農業農村部農機化總站領導對我市農機報廢更新工作開展現場調研,充分肯定了我市工作經驗,并推薦我市在7月7日-10日召開的全國農業機械報廢更新政策解讀會議上作典型發言。三是實施好農機深松整地項目。爭取中央資金900萬元,制定《青島市2021年農機深松整地中央資金項目實施方案》,全面啟動2021年深松整地工作,年內計劃完成農機深松整地86萬畝以上。
 
  四、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水平,為鄉村振興貢獻農機化力量
 
  發揮3個全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宣傳推介典型經驗做法,引導推動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專業化、規模化、社會化作業服務,大力推動訂單作業、托管服務、規模經營等新型經營服務模式,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全市參加“三夏”、“三秋” 農機作業的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320多個,承擔了75%以上的農機總作業量。加大農機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遴選公布青島市第一批12名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建立了市級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名錄,徐明皋等5人被納入全國首批“土專家”名錄,華玉虎等2人被納入全省首批 “土專家”名錄。5月12日,會同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組織舉辦了青島市首屆植保無人機技能大賽,經各區市初賽層層選拔,20名選手參加決賽,第1名獲得市總工會授予的“五一勞動獎章”稱號,第2、3名獲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授予的“青島市技能人才”稱號。6月19日,在萊西市舉辦了全國糧食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山東賽區比賽,第1、2名的選手將獲得“全國糧食機收減損之星”稱號;10月22日,在平度市舉辦了山東省玉米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前5名的選手獲得了“山東省糧食機收減損之星”稱號。
 
  五、提升為民服務水平,著力解難題辦實事,為鄉村振興打造一只永不撤離的幫扶隊伍
 
  結合黨史教育學習,強化群眾觀念,切實增強宗旨意識,在聯系服務群眾的過程中,扎扎實實幫助群眾解難題、辦實事,推動黨史教育學習推向深入。中心成立“青島市蔬菜生產全程機械化專家工作站”,引進山東省農機推廣站、山東省農機院、山東省農科院、青島農業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等7家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團隊10余個,駐站專家達到46人,打造一只永不撤離的鄉村振興幫扶隊伍。一是以專家為主導進行作業生產技術指導與新技術、新品種引進。引進土地深耕深松、大蒜機械化播種等農機化新技術5項;引進中國農業大學中農綠康抗重茬微生物菌劑、微生物沖施肥2種,有效遏制大蔥根腐、地蛆、大蒜根蛆、姜瘟等土傳病蟲害頻繁發生等問題;引進水肥一體化、生物線蟲防治蔥蒜地蛆、藍板防治蔥薊馬等技術4項,用于培肥地力,抑制根蛆發生;引進耐抽薹抗根腫病春白菜新品種3個、大蔥品種10個、鮮食蘿卜品種8個、高油酸花生新品種1個,共計22個,開展品種評價,為示范基地品種更新換代提供技術支撐。二是以項目為依托開展農機農藝試驗驗證。引進省、市各種蔬菜類試驗項目3個,開展大蔥、大蒜機械化種植各類參數對比、大蒜種植農藝優化對比、大蒜大小行種植與等行距種植對比、大蔥保水劑試驗、土壤改良試驗等10余個。三是以現場會為媒介推動機具技術宣傳推廣。充分發揮專家工作站引領示范作用,舉辦大蔥、大蒜等蔬菜機械化現場演示會、農機化新技術培訓班10余次,培訓周邊農民1000余人次。專家工作站總結的“日本大蔥機械化生產模式”入選農業農村部蔬菜機械化專家組典型案例。推廣穴盤育苗和種繩育苗移栽模式達到5萬畝和7萬畝,節本增效1.2億元和4900萬元以上。依托專家工作站幫扶,以點帶面引領大沽河流域蔬菜生產向全程機械化、高質高效化方向發展。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產品推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