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會展快訊】 去年以來,疫情給國際乳品供應鏈帶來嚴峻考驗,作為惠及億萬人民身體健康的大產業,如果國產奶業不能健康發展,乳制品大量依賴進口,將面臨嚴重的供給安全風險。防范風險首先要筑根基、強基礎,機械化是奶業生產的基礎,也是奶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7月17日,由中國奶業協會養殖工程與機械專業委員會舉辦的“奶業裝備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論壇,作為第十二屆中國奶業大會重要論壇之一,在合肥順利舉辦。論壇圍繞奶業數字化智能化新裝備、新技術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原會長劉成果,農業農村部農機化總站黨委委員、總工程師、中國奶業協會養殖工程與機械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儀坤秀親臨論壇,四位資深行業專家分別圍繞“智慧牧場的TMR中央廚房”、“牛舍環境智能控制方案”、“
擠奶機器人的發展和應用”、“奶牛場病媒防控裝備智慧物聯”做了具有前瞻意義的報告。
劉部長指出,實現奶牛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離不開機械化,經過20年的發展,奶牛養殖的規模化率大幅度提升,2020年全國存欄10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達到67.2%,主要生產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雖然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在信息化數字化上,我們正在追趕,甚至在一些領域正在超越。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要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指出,要促進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智能控制、衛星定位等信息技術在農機裝備和農機作業上的應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求,要提高圈舍環境調控、精準飼喂、動物疫病監測、畜禽產品追溯等智能化水平。《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畜牧業機械化發展的意見》明確,要加快符合我國國情的綠色智能、立體高效、福利安全的養殖裝備科技創新。劉部長指出,圍繞“加快數字化裝備推廣應用”這一主題,研討奶業裝備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適應當前發展形勢,符合產業需求,與時俱進。
養殖工程與機械專業委員會在農業農村部農機化總站和中國奶業協會正確領導下,圍繞奶業裝備數字化智能化開展了一系列工作,推進了奶業裝備升級和新技術推廣應用。2020年組織開展了畜牧養殖先進適用裝備遴選,公布313個涉及高效青貯飼料(草)收獲加工、自動飼喂、消殺防疫、智能環控、畜產品自動采集、資源化利用等主要環節、重點機械化技術的產品,為養殖場選機購機提供參考;制定《自動推料機》《自動
擠奶設備》《設施環境監控設備》《擠奶作業監控設備》《奶牛行為監控設備》等自動化和數字化裝備試驗鑒定大綱,并逐步擴展相關產品試驗鑒定能力,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奶業裝備鑒定推廣;每年舉辦“畜牧養殖機械化技術研討會”“奶業裝備新技術發展論壇”等活動,交流行業發展情況,推廣新產品新技術;面向社會征集養殖機械化應用典型案例,并經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和畜牧獸醫局公布,奶牛養殖相關的4個典型案例入選被推薦給養殖場用戶;總結提出的“玉米全株青貯裹包機械化技術”,列入農業農村部發布的2021年農業主推技術之一。這些技術推廣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奶業機械化快速發展。
按照《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畜牧業機械化發展的意見》要求,到2025年,主要畜禽養殖全程機械化取得顯著成效,奶牛規模化養殖機械化率達到80%以上。論壇的舉辦進一步凝聚了行業共識、增進了目標認同,各界對奶業機械化的未來前景充滿信心。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