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一周看點】2021新疆農業機械博覽會原定于2021年7月9日-11日舉辦。因特殊原因,經主辦單位與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共同研究決定,2021新疆農業機械博覽會延期至7月11日-13日。舉辦地點不變。
中央財政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200億元
當前正值夏種關鍵時期,種足種滿秋糧、加強田間管理,對奪取全年糧食豐收至關重要。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日前,中央財政已下達地方200億元,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用于緩解近來農資價格上漲對農民種糧收益的影響,穩定農民收入,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向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事關農民群眾切身利益,涉及面廣,各地要結合實際完善發放辦法,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利用現有補貼資金發放基礎數據、糧食作物保險承保數據、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身份信息等數據,精準識別實際種糧農民,加強對補貼面積的核實,依法依規公開補貼信息,采取“一卡(折)通”方式,將補貼盡快發放到位,真正惠及種糧農民。
農業農村部啟動“奮戰100天抗災奪秋糧豐收行動”
近日,農業農村部啟動“奮戰100天抗災奪秋糧豐收行動”,要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抓緊抓實糧食生產,全力抓好各項關鍵措施落實,力爭重災地區少減產、輕災地區保穩產、其他地區多增產,千方百計奪取秋糧好收成。
據介紹,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在秋糧。目前除雙季晚稻外,秋糧作物播種基本結束??傮w看,今年秋糧面積穩中有增,出苗長勢總體正常,但奪取豐收還面臨著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災害、重大病蟲害暴發流行等不確定因素。此次實施“奮戰100天抗災奪秋糧豐收行動”力爭實現三個目標:一是面積穩中有增,力爭秋糧面積達到12.9億畝以上;二是產量總體穩定,依靠科技提高單產;三是災害損失可控,氣象災害損失率控制在5%左右,重大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多省份出臺新一輪農機補貼政策,盤點各省補貼重點(三)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今年印發了《2021—2023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新一輪農機補貼政策”),對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之后,多個省份相繼發布各自省的新一輪農機補貼實施方案。
本網之前總結了已發布政策的各個省份的農機補貼重點,包括山東省、河北省、貴州省、青海省、西藏(點擊此處查看詳情),以及發布了政策公示稿或征求意見稿的江蘇省、甘肅省、四川省、浙江省和重慶市(點擊此處查看詳情)。本期繼續盤點新疆、云南省、江西省和北京市的政策補貼重點。
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
為進一步提升農業保險保障水平,推動農業保險轉型升級,更好地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近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指出,要緊緊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通過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進一步增強農業保險產品吸引力,助力健全符合我國農業發展特點的支持保護政策體系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穩定種糧農民收益,支持現代農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要遵循“堅持自主自愿”、“體現金融普惠”、“增強預算約束”、“鼓勵探索創新”、“確保風險可控”等基本原則,實施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的地區以及有關農戶、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承保機構均應堅持自主自愿原則。將適度規模經營農戶和小農戶均納入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保障范圍,注重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作用,提升小農戶組織化程度,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允許村集體組織小農戶集體投保、分戶賠付。
江西省將開展專業農機手培訓行動
近日,江西省農業農村廳下發通知,為松懈抓好糧食生產工作,促進穩產增產、節糧減損、綠色高效農機化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運用,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決定在全省開展專業農機手培訓行動。
通知明確,培訓對象為各市、縣(區)基層一線專業農機手、種植大戶。專業農機手培訓行動以產糧大縣為重點,通過對專業農機手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培訓,進一步促進農機手熟練掌握運用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裝備,加快農機化主推技術到位率,切實提升農機手關鍵環節操作水平和作業質量,達到向農機作業質量要產量、要效益、要生態的目的,為糧食穩產增產、農業節本增效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
吉林省下發緊急通知要求抓好農機安全生產工作
當前吉林省農作物進入田間管理階段,農業機械投入量大、使用頻率高、轉移距離長,加之高溫炎熱,天氣多變,容易出現農機手疲勞操作、違規作業和機械帶病投入使用等情況,導致農機安全隱患增多。6月24日,吉林省農業農村廳下發《關于切實抓好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切實把安全生產擺在重要位置,決不能只重發展不顧安全,更不能將其視為無關痛癢的事。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深刻認識做好當前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堅決守住農機安全生產底線,維護農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農機生產有續穩定運行。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