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 近日,天津市農業機械與農業工程學會評選出2020年農機新聞。
1、《天津市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1月1日實施。
《條例》分為總則、科研開發與推廣應用、質量保障、社會化服務、扶持措施、安全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共八章五十四條。《條例》明確了有關市級部門、各區、鄉鎮(街道)的職責,對農業機械化科研、開發、推廣、培訓、社會化服務,農業機械制造、銷售、使用、維修、安全監督管理進行了明確規定。《條例》將促進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業機械裝備產業轉型升級,保障農業機械安全生產,建設現代都市型農業。
2、天津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再上新臺階。
據2020年統計,到2019年末,天津市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突破90%,達到90.15%。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為100%、98.86%、99.35%,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目前,我市農機作業已涵蓋農作物耕種管收等生產的各主要環節,并從種植業拓展到林果、畜牧、漁業等多領域。
3、四位農機合作社負責人當選天津市勞動模范。
濱海新區旺達農機專業合作社劉占海、津南區安順農機專業合作社武問萍和北辰區潤明農機專業合作社于瑞明、福新農機專業合作社石同新當選2020年天津市勞動模范。隨著我市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涌現出一大批善于應用農業機械化新技術、善于開拓農機作業新市場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機合作社作業量占全市農機作業量的70%左右,農機合作社已成為全市農業生產的主力軍。
4、天津市人大開展農業機械化“一法一條例”檢查。
市人大常委會就我市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天津市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情況開展了執法檢查。農業機械化“一法一條例”頒布實施以來,全市各級政府依法落實各項農機化政策,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業機械裝備產業轉型升級,機械化作業已成為農業生產的主要模式,成為提高農村生產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的重要支撐,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為我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做出了突出貢獻。
5、戰疫情農機大顯身手。
農機合作社積極參與村莊道路、場院等公共場所消毒作業。同時,開展代耕代種代管社會化服務,確保春耕春播、“三夏”、“三秋”農業生產作業順利完成,推動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的雙戰雙贏。
6、脫貧攻堅農機有貢獻。
農機人幫助結對幫扶困難村改善人居環境、增加收入。協助土地老合作社打造現代物理農業示范基地成功入選全國脫貧攻堅農機答卷案例。
7、各區農業機械化管理部門機構改革塵埃落地。
原各區農機發展服務中心職能并入新成立的區級農業發展服務中心,農機工作進入新軌道。
8、天津三個區跨入全程機械化示范縣行列。
寶坻區、津南區、武清區進入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名單中,至此,全市已有一半涉農區達標。
9、自走式莖穗兼收玉米
收獲機保有量大幅增長,秸稈青貯成為新風尚。
今年農機化生產新景象,在玉米機收同時,對秸稈進行同步粉碎、收集,不落地回收青貯飼料,農民、機手雙增收,到玉米機收后期,甚至免收機收作業費,只要回收的玉米秸稈,通過向養殖企業出售秸稈獲得豐厚的利潤,水稻秸稈早早的就被收儲合作社預訂一空。
作為歷史上天津農機制造企業的天津拖拉機制造公司2020年易主,由國有變成民營,新天拖年內重新亮相,期待新時代有亮眼的新表現。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