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 近日,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495號建議的答復,針對代表提出的全面推進“十四五”時期“三農”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作出了回復。
在抓好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方面,農業農村部表示,近年來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會同有關部門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努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一是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
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劃定完成
10.88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落實到地塊,實現上圖入庫,這是在基本農田基礎上對農業生產力布局的再優化,是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障的核心區。據測算,
“兩區”生產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能滿足我國95%的口糧、85%的玉米、14%的大豆、45%的油菜籽消費,建好“兩區”就能進一步筑牢了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的基本盤。
二是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2017年以來,農財兩部全面啟動和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中央財政投入91.74億元,批準創建138個、認定49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各地創建1800多個省級產業園和3800多個市縣級產業園。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已成為新時期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培育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載體。
三是開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為落實國務院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立足城鄉資源稟賦,圍繞主導產業,集中力量建設了一批富有特色、規模適中、利益聯結緊密、帶動能力強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農業產業強鎮,突出串珠成線、塊狀成帶、集群成鏈,推動形成了多主體參與、多要素集聚、多業態發展格局。“十三五”期間累計創建優勢特色產業集群50個、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園22個、農業產業強鎮552個。
培育農業經營主體方面,農業農村部表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支撐。中央專門下發了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目前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超過300萬家,形成了多種形式的農業規模化經營路徑。
一是發展壯大家庭農場。2019年8月,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11部門印發《關于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指導各地建立健全家庭農場名錄管理制度,鼓勵組建家庭農場協會或聯盟,組織開展全國家庭農場統計和抽樣調查。截至2020年6月底,全國家庭農場名錄系統填報數量超過100萬家,已有28個省(市、區)開展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創建,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超過11萬家。
二是規范提升農民合作社。農業農村部扎實開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工作,試點范圍覆蓋全國158個縣(市、區),將發展壯大單體合作社、培育發展聯合社、提升縣域指導服務能力等作為試點任務。與中化集團、中糧集團、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合作推進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為農民合作社提供種業、金融、流通等現代農業服務。截至2020年5月底,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達到222.54萬家。
三是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2017年,農業農村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對推進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2019年,農業農村部與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通知》,啟動實施政府向經營性服務組織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鼓勵地方積極開展經營性服務方式創新。截至2019年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總量達到89.3萬個,其中生產托管組織超過44萬個,服務帶動小農戶超過6000萬戶。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