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明星企業】11 月 14 日,極飛科技與全國農機展組委會在青島世博城展覽中心,成功舉辦“首屆全國傳統農機從業者轉型升級暨智慧農業發展論壇”。
論壇邀請了: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副會長楊林;原江蘇省農機局副局長王峰;江蘇省臨海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臨海分公司總經理黃禮慶;鹽城市農機公司董事長侯敬忠等行業專家、智慧農場用戶和傳統農機經營者代表,一起探討了智慧農業時代下,傳統農機的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如何轉型升級。
論壇上,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副會長楊林分享了近兩年來我國農機化的發展情況:我國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超過 70%,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均已超過 80%。但是管理環節機械化水平仍相對滯后,以農業無人機為代表的無人化智能農機的興起,快速填補了我國農業生產管理環節機械化水平低下的空缺。傳統農機行業發展已經飽和,整體開始呈現下滑趨勢,以無人化、自動化為代表的智能農機開始成為未來農機發展的主要方向,國家也將會加大財政補貼力度。”
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副會長 楊林
2015 年后我國農機市場進入存量市場,但受
拖拉機、
聯合收割機、
插秧機等行業上游嚴重分化以及廠家“渠道下沉,網絡密植”政策的影響,農機經銷商數量不降反增。與此同時農機行業總產值、銷售規模不斷下降,一增一減導致農機經銷商平均銷售規模越來越小,農機經銷商普遍盈利狀況不佳。
極飛科技高級副總裁徐連云表示:“傳統經銷商普遍存在服務、分銷能力不足、核心競爭力弱的情況。九成以上經銷商的主營業務以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等“老三樣”為主,不僅利潤率普遍偏低,而轉型難度較大;另外許多傳統經銷商經營理念落后,創新意識不夠。”
極飛科技高級副總裁 徐連云
因為市場競爭十分激烈,許多經銷商通過價格戰來維持經營;經銷商墊付補貼資金、補貼滯后,給經銷商的現金流帶來很大壓力,令經銷商利潤率受到進一步影響。
那么傳統農機未來該如何發展?傳統農機從業者如何轉型?
鹽城市農機公司董事長侯敬忠認為:“農機發展一定要跟隨時代發展的方向性。農業現代化生產互聯網+時代,傳統農機向智能農機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傳統農機從業者不僅需要選擇好的產品、好的品牌,而且也要重視廠家服務。”
鹽城市農機公司董事長 侯敬忠
極飛科技創始人彭斌認為:“中國農業農機的未來在于科技化。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即將全面步入信息化、智能化、無人化的新時期,中國智慧農業時代已經開啟。傳統的農業機械和粗放的管理方式正在逐漸被自動化、精準化、智能化的農機和智慧農業系統所替代。極飛正通過建設數字農業基礎設施、開發精準農業設備、實施智慧農業管理系統三大業務構建無人化農業生態系統,推動中國農業無人化、少人化的進程,從而加快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極飛科技創始人 彭斌
而江蘇省臨海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臨海分公司總經理黃禮慶在論壇上的實際應用案例分享,更加佐證了極飛所構建的“無人化”智慧農業生態系統的正確性和遠見性,以及強大的賦能能力。
黃總表示:“極飛智慧農業系統,是農田高精度數字地圖和智慧農業管理平臺,可為我們打造完整的智慧農業產品矩陣與數據閉環,以此為基礎構建的‘無人化’的農業生態系統,大大有利于蘇墾農發提升農業生產效率。2020 年蘇墾農發臨海農場通過加強與極飛科技的合作,共同推進遙感監測、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以及農業無人機、農業無人車、農機自駕儀等智能農業裝備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大大提升了農場精準化管理水平和農機作業質量及效率,小麥產量達到1200 斤/畝左右,水稻產量 1350 斤/畝左右。”
黃總還表示:“極飛智能農業裝備在為農戶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農田信息與生產數據,這些信息數據與所見所感的物理農業世界,都變成了數據源,這些數據的疊加運算讓農場的管理更加科學高效,十分符合當下農場對于節本增效的需求。”
江蘇省臨海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臨海分公司總經理 黃禮慶
智能化、無人化是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只要順應科技化趨勢,并堅定付諸行動,抓住時代的紅利,傳統農機也能重新煥發活力,傳統農機從業者也能輕松實現轉型升級,獲得大效益,從而一起加快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