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 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基礎。當前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為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鄉村振興,根據相關文件精神,近日,大連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
文件明確了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260萬千瓦以上,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5%以上,水稻、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規模化種植基本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水產養殖和
農產品初加工業機械化顯著提升,機械化率達50%以上。農機具配置結構趨于合理,農機作業條件顯著改善,覆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農機使用效率顯著提高,農業機械化進入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時期。
文件指出,從以下九項主要任務上發力:
(一)優化農機裝備產業結構布局。鼓勵企業瞄準農業機械化需求,研發生產適合市情、農民需要、先進適用的農機,既要發展適應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大中型農機,也要發展適應小農生產、丘陵山區作業的小型農機以及適應特色作物生產、特產養殖及加工需要的高效專用農機。推進農機裝備產業創新,支持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強化數字技術與現代農業機械化的深度融合,鼓勵打造智能農機裝備物聯網平臺、運維平臺等。(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等。列第一位者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加強農機裝備質量可靠性建設。對依法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的農機產品加大監管力度,對農機裝備產品自愿性認證加大宣傳力度。加強農機產品質量監管,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對重點產品實施行業規范管理。督促農機裝備行業大力開展誠信自律行動和質量提升行動,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對質量違法和假冒品牌行為的打擊和懲處力度。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專項行動。
(三)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聚焦薄弱環節,補齊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短板。加快高效植保、產地烘干、秸稈處理等環節與耕種收環節機械化集成配套,形成具有區域特點的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將適應機械化作為農作物品種審定、耕作制度變革、產后加工工藝改進、農田基本建設等工作的重要目標,促進良種、良法、良地、良機配套,為全程機械化作業、規模化生產創造條件。按規定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深耕深松、機播機收等生產服務給予補助。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創建一批整體推進示范縣(場),支持有條件地區整建制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建立農業機械化行業發展監測點,支撐、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
(四)強化農業機械化新機具新技術推廣。加強綠色高效新機具新技術示范推廣。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畜牧水產、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初加工等產業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研究和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推進農業生產全面機械化。大力支持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離田、精量播種、精準施藥、高效施肥、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殘膜回收利用、飼草料高效收獲加工、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綠色高效機械裝備和技術的示范推廣。支持大馬力、高性能和復式農機新裝備和節能日光溫室機械設施設備示范推廣。鼓勵金融機構針對權屬清晰的大型農機裝備開展抵押貸款,積極探索對購買大型農機裝備貸款進行貼息。積極推進農機報廢更新,加快淘汰老舊農機裝備,促進新機具新技術推廣應用。積極發展農用航空,規范和促進植保無人機推廣應用。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機構的能力建設,加大新技術試驗推廣力度。
(五)推動智慧農業示范應用。促進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智能控制、衛星定位等信息技術在農機裝備和農機作業上的應用,引導智能高效農機裝備加快發展。支持優勢企業對接重點用戶,形成研發生產與推廣應用相互促進機制,實現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建設大田作物精準耕作、畜禽水產智慧養殖、園藝作物智能化生產等數字農業示范基地,推進智能手機、智能農機與智慧農業融合發展。利用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綜合服務平臺,積極推進“互聯網+農機作業”“手機App管理”,加快推廣應用農機作業實時監測、維修診斷、跨區作業、遠程調度等信息化服務平臺,實現數據信息互聯共享,提高農機作業和農機服務的質量與效率。
(六)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壯大農機大戶、農機專業戶以及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支持農機服務組織開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落實農機服務金融支持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機企業和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的信貸投放,靈活開發各類信貸產品和提供個性化融資方案,合規審慎的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機融資租賃業務和信貸擔保服務。農機融資租賃服務按規定適用增值稅優惠政策,允許租賃農機等設備的實際使用人按規定享受農機購置補貼。農業機械耕作服務按規定適用增值稅免征政策。鼓勵開展農機保險,指導保險機構研究開發適合農機特點的保險產品。
(七)創新農機服務機制。鼓勵農機服務主體通過跨區作業、訂單作業、農業生產托管等多種形式,開展高效便捷的農機作業服務。對于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的農機服務,積極推進按規定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提供。鼓勵農機服務主體與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普通農戶及農業企業組建農業生產聯合體,實現農機互助、設備共享、互利共贏。支持按規劃建設集中育秧、農機具存放以及農產品產地儲藏、烘干、分等分級等設施和區域農機維修中心。鼓勵建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為周邊農戶提供全程機械作業、農資統購、技術培訓、信息咨詢、農產品銷售對接等“一站式”綜合服務。落實農機跨區作業證管理規定,免收跨區作業的
聯合收割機、運輸聯合
收割機車輛通行費。
(八)改善農機作業基礎條件。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等方面制度、標準、規范和實施細則的制修訂,進一步明確田間道路、田塊長度寬度與平整度等“宜機化”要求,切實改善農機通行和作業條件,提高農機適應性。采取土地平整、修建機耕路、生產路和機械下田坡道等措施,支持丘陵山區開展“宜機化”改造,擴展大中型農機運用空間,加快補齊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基礎條件薄弱的短板。落實設施農用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用地、農業生產用電等相關政策,支持農機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生產條件建設。在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優先安排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用地,并按規定減免相關稅費。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將曬場、烘干、機具庫棚等配套設施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區域農機安全應急救援中心,提高農機安全監理執法、快速救援、機具搶修和跨區作業實時監測調度等能力。
(九)加強農機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利用農業職業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示范基地、等建設實踐基地,加大對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帶頭人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既懂生產又懂管理的新型農機職業經理人和實用人才。強化農機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對農機化管理、技術推廣、安全監理等干部和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和再教育,提升基層農機推廣人員崗位技能和素質能力。通過購買服務、項目支持等方式,支持農機生產企業、農機合作社培養農機操作和維修技術過硬的實用技能型人才。鼓勵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創辦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一線農機人才隊伍。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大連市農業農村局,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