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地方農機】通過對陽泉市平定、盂縣、郊區中藥材規模種植農戶(合作社)實地走訪調研,陽泉市種植中藥材主要包括桔梗、射干、黃芩、防風、板藍根、蒼術、連翹等十來個品種,其中連翹以采摘野生連翹為主,主要用于加工藥茶。下面就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產業發展現狀
陽泉市位于山西省東部,太行山西麓,以丘陵山區地形為主。隨著陽泉市產業結構的調整,中藥材產業逐步得到了發展,全市兩縣一區種植中藥材0.37萬畝,涌現出了盂縣啟耀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平定縣百草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郊區的山西錦豐泰和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中藥材種植典型。陽泉市盂縣境內的野生“盂桔梗”是著名的中藥材品種。平定境內的野生連翹是著名的藥茶品種。平定境內的野生蒼術品質高,但隨著野生蒼術資源的的快速消耗,以及政府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嚴控采挖和運輸野生藥材,況且進山采挖蒼術人員匱乏,造成蒼術采收成本持續走高,使得蒼術的價格繼續處于上升發展狀態。
盂縣啟耀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位于陽泉市盂縣西煙鎮南頭村,成立于2012年,現有成員105戶,出資總額105萬元。近年來,合作社秉持合作共贏發展理念,堅持品牌化發展戰略,探索多元化經營渠道,逐步摸索出了一條“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抱團發展模式,輻射帶動周邊8個村120多名農民就業,人均年收入達9000元以上。合作社先后與中國農技協中藥材專業委員會、山西農業大學生命科學院簽訂了長期技術合作協議,先后解決了桔梗、射干、黃芩、防風等中藥材本地人工種植難題,建立了桔梗等標準化生產規程。合作社成員由成立時的5戶發展到現在的105戶,桔梗種植由50畝發展到1250多畝,每年支付農戶土地流轉費用35萬元。帶動周邊100多戶農戶種植桔梗,帶動農戶增收200余萬元,藥材種植逐步發展為盂縣西部地區的特色產業。目前,合作社共配套25臺(輛)農機具,累計投資500余萬元,興建了冷庫房、烘干房、晾曬場地,以及集晾曬、精選、烘干、加工、儲備等功能為一體的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產自盂縣的桔梗,因其品質好、藥用價值高,被業內稱為“盂桔梗”。合作社為守護好“盂桔梗”品牌,牽頭制定《桔梗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把生產標準推廣應用到桔梗種植的各個環節中,確保栽培管理標準化、規范化、系統化。合作社還注冊國家
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追溯平臺,健全完善無公害農產品追溯體系,如實、認真做好《桔梗標準化栽培管理農事記錄》,保證桔梗生產的可追溯性。2019年合作社累計經營面積達1250多畝,標準化生產無公害桔梗785畝,畝均產量300公斤,畝產值達6000元,年總產值471萬元。合作社在做好藥材種植的基礎上,不斷延伸藥材產業鏈,開發中藥材等飲片,開發桔梗絲、桔梗泡菜醬菜、桔梗蜜等中藥材食品深加工產品。
平定縣百草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主要從事多年生中藥材的全產業鏈開發,先后試種過近40種常用中藥材,現主要經營中藥品種為“蒼術”,通過自營模式發展種植中藥材,自建種源基地、育苗基地,現種植500畝,合作社擁有勞力38人。合作社計劃積極探索嘗試,購置設備及自行改裝設備、設立藥材初加工廠、安裝產品可追溯系統等,積極與當地多個村子對接,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蒼術種植面積有望突破10000畝,實現年產蒼術藥材鮮貨2000噸以上,把蒼術打造成陽泉中藥材的一張新名片。
陽泉市郊區的山西錦豐泰和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于2018年,完成股改,在山西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是一家集中藥材、谷物、蔬菜、果樹的種植,良種研發、繁育,技術推廣,農產品分揀、加工,農批市場、農產品銷售、餐飲服務為一體的農業綜合企業。錦豐林藥綜合種植基地位于郊區舊街鄉,是公司全力打造并集中管理的標準化林藥綜合種植示范基地,海拔1080米,占地3000余畝,主要以育苗、標準化示范種植、實地培訓為主,中藥材以連翹種植為主,基地建有“王雪勞模創新工作室”,定期對農民進行培訓,幫助他們掌握關鍵種植技術,培育適合陽泉道地中藥材種植的優質品種。
二、機械化發展現狀
陽泉市屬典型丘陵山區,土地多為梯田、小塊地。受地形條件以及資金缺乏的制約,在中草藥產業起步階段,多以中小型機械設備為主,機械化程度較低,在盂縣有部分大型根莖類挖掘
收獲機具。目前全市從事中藥材種植的用戶擁有大中型
拖拉機14臺,擁有小型拖拉機14臺,中藥材播種機14臺、移栽機12臺、收獲機29臺,其他機具44臺。
三、下一步機械化發展方向和工作措施
中藥材生產機械化存在制約因素及機具需求:
由于目前陽泉市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規模較小,且缺乏資金和技術,前期主要是試驗摸索階段,中藥材生產機械化程度較低。通過近幾年的反復試驗,初步形成一定發展基礎,下一步要繼續擴大規模,原有機械已不能滿足需求,為降低種植成本,需進行機械升級等工作。
還需設備如下:
1、播種前,土地要進行有機肥播撒,相對比較費人工,計劃購買履帶式揚糞機。
2、在采收環節,像采收連翹等果實、花、葉類的中藥材,桔梗種子收獲機械化很難實施,需加強采收環節機具的研發。
3、在播種環節,要實現機械化播種,需要根據不同作物種子的千粒重、形狀以及株行距、播種量、播種深度等進行播種機的研究改造,還要考慮到穴播、條播、種植密度、播種深度等問題,沒有合適的播種機,目前只能人工進行,需加強藥材播種機通用性、精細化方面的研發。
4、種植方面有起苗機、中藥材移苗機、田間管理機、除草機、無人機、采種機械、秸稈打捆機、采挖機械等設備的需求。
5、中藥材根莖類中小型挖掘收獲機目前還沒有成熟的機型,需加強這類機型的研發。
6 、藥材加工方面有中藥材打粉機、包裝機、制香機、精油純露提取設備等需求。
推進中藥材生產機械化發展的技術方向和工作措施:
1、進一步加大機具的研發力度。由于中藥材野生蒼術主要分布于荒山荒坡等地,怕積水,喜陽光,所以種植土地多以梯田為主,不適合大型機械化作業。為充分降低種植成本,積極考察適合丘陵山區機械化作業設備,與生產廠家溝通,結合我市實際需要進行適當改進,適用于山區中藥材機械化作業。
2、加大政府的投資力度。出臺更多的有利于中藥材機械化發展的政策措施。進行項目扶持以及加大機具補貼力度,扶持合作社(企業)發展。
3、強化機耕路建設。通過項目扶持整修田間機耕路,配套建設和提升道路品質、寬度,便于機械化作業。
4、加大新技術新機具宣傳推廣力度。通過考察適用機具,進行試驗觀摩,推廣新技術新機具。通過培訓、現場會讓種植戶掌握新技術。
5、延伸藥材產業鏈,增加要藥材附加值。充分利用原陽泉中藥廠生產許可證、藥品批號等無形資產,開發中成藥,中藥飲片等中藥材產品,做大做強中藥材產業。
6、加強品牌戰略建設。把我市“盂桔梗”、連翹茶作為宣傳出去,并在質量上、標準化生產上做好基礎性工作,做到“牌名、品硬”。
四、此次調查的收獲和體會
調查工作好的做法和經驗總結。
陽泉市市、縣農機中心高度重視此次調研工作,精心組織安排。層層組織發動,縣、鄉、村三級聯合深入一線調研,采取座談會、實地查看、填寫調查表,細致了解我縣中草藥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產業規劃。
調查工作在推動中藥材產業發展、農機化工作和基層農機推廣機構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通過調研,彌補了農機部門在中草藥產業發展的短板,使種植企業和農機部門加深了解,一方面種植企業可以通過農機部門了解新技術、新機具,另一方面農機部門認識到中草藥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困境等一系列問題,便于農機部門有針對性出臺相關政策扶持中草藥企業發展,推動中草藥生產機械化發展。同時在調研中充分發揮了基層農機推廣機構的作用,實地調研中增長了知識才干。
調查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和合理化建議。
1、調研工作經費不足。設立專項調研經費,保證調研人員充足,可以抽調精干力量,高質量完成調研任務。
2、基層農機推廣人員缺乏,知識結構老化。適當增加基層農機推廣機構人員編制,吸收年輕優秀人才到基層工作;定期組織開展技術業務培訓,進一步提升基層農機推廣人員素質。
3、加大基層農機推廣力度,多部門聯動,信息共享,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更好的服務廣大種植企業和種植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