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 為充分發揮農業保險強農惠農富農的重要作用,加快推進江蘇省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近日,江蘇省財政廳、江蘇省農業農村廳、中國銀保監會江蘇監管局、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江蘇省林業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對相關工作作了部署。
文件明確了發展目標,到2022年全省率先建成功能完善、運行規范、基礎完備,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階段相適應、與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風險保障需求相契合的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稻谷、小麥、玉米3大主糧作物農業保險覆蓋率達到80%以上,收入保險成為農業保險的重要險種,農業保險深度(保費/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1%,農業保險密度(保費/農業從業人口)達到 550 元/人以上。到2030年,農業保險持續提質增效,總體發展達到先進水平,建成覆蓋廣泛、保障有力、運轉高效的農業風險管理體系,實現補貼有效率、產業有保障、農民得實惠、機構可持續的多贏格局。
文件提出從以下四方面來提高農業保險服務能力:
(一)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深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改革,著力增強農業保險產品內在吸引力,結合實施重要
農產品保障戰略,穩定關系糧食安全和重要民生的大宗農產品保險覆蓋面。提高小農戶農業保險投保率,實現愿保盡保。進一步優化財政獎補保險品種范圍,著力提高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和高效設施農業保險覆蓋面。
(二)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建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動態調整機制,在覆蓋農業生產直接物化成本的基礎上,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推動農業保險“保價格、保收入”,防范自然災害和市場變動雙重風險。開展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對年產量10億斤以上產糧大縣全面試行水稻收入保險并推廣到全省。提高生豬保險保額、擴大保險規模,鼓勵開展并擴大生豬價格保險試點。各地應結合實際,逐步提高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和高效設施農業的保險保障水平。
(三)拓寬農業保險服務領域。積極構建涵蓋財政補貼基本險、商業險和附加險等的農業保險產品體系,滿足差異化、多層次的風險保障需求。穩步推廣價格指數保險、天氣指數保險、區域產量保險,創新開展農村環境污染責任險、農產品質量保證險、農民短期意外傷害險、漁業保險、森林保險等涉農保險。開發滿足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小農戶需求的保險產品,探索開展一攬子綜合險,逐步將農業機械、農機大棚、農房倉庫等農業生產設施設備納入保障范圍。
(四)推進開展“農業保險+”。將農業保險納入農業災害事故防范救助體系,加強農業保險與政府救災工作的協同配合。建立健全保險機構與災害預報、農業農村、林業等部門的合作機制,通過災害預警、人工干預天氣、病蟲害防治等方式防災減損。探索“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權)”試點,推進農業保險與信貸、擔保、期貨(權)等金融工具聯動。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發揮農業保險增信功能,擴大“農業保險貸”試點,緩解農戶“貸款難、貸款貴”問題。
此外,文件還從加強農業保險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業保險運行機制以及加強組織實施等方面作了具體安排。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