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為全面推動四川省良種、良法、良制、良田、良機有機融合(以下簡稱“五良”融合),率先把糧油園區建成“五良”融合全程機械化示范園區,5月25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下發《關于開展“五良”融合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創建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省開展“五良”融合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創建工作。
《通知》明確創建目標為:以“五良”融合為突破口,以川糧油園區水稻、玉米、油菜、馬鈴薯、小麥等主要農作物為重點,大力開展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打造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五良”融合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帶動輻射一批涵蓋川菜、川果、川豬、川魚等特色產業全面機械化示范區。到2025年,全省力爭創建“五良”融合全程機械化示范區100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50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100個,帶動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0%以上。
創建內容包括:
(一)開展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圍繞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建設,以水稻、玉米、油菜、馬鈴薯、小麥等主要農作物為重點,大力開展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帶動川茶、川果、川菜、川豬、川牛羊、川漁等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和設施農業機械化加快突破,推動全省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持續提升。平原地區“五良”融合示范區面積不低于5000畝,丘陵地區不低于3000畝,山區及民族地區不低于1000畝。
(二)推進農機裝備轉型升級。進一步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撬動作用,實施智能農機裝備提升示范項目,整合園區培育、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等其他項目,支持新型經營主體購置大中型、智能化、復合型農業機械,加快補齊種植、高效植保、收獲、秸稈還田離田、烘干等農機短板,推進農機裝備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
(三)培育全程機械化服務。大力培育發展具有區域帶動能力的農機化服務,將農機大戶、家庭農場、農機合作社發展為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形成耕種管收、產地烘干、產后加工等“一條龍”農機作業服務鏈條,同時進行農資統購、技術示范、咨詢培訓、產品銷售對接等“一站式”服務的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大力推行“1+1”農機社會化服務新模式,即1個現代糧油園區或1個高標準農田建設區至少建成一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推動實現裝備設施先進、服務鏈條完整、要素保障有力、運行管理規范、規模效益良好、示范明顯的服務目標。
(四)改善宜機化作業條件。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依托,大力推進宜機化改造行動。加強高標準農田、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方面的制度、標準、規范和實施細則制修訂,推動耕地地塊小并大、短并長、陡變平、彎變直和互聯互通,達到“三通一平”(路通、水通、網通和土地平整),滿足全程機械化作業需要?,F代農業園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區農機作業通達率為100%。在高標準農田規劃區域外推進農機作業生產道路建設,打通農機作業“后一公里”。加快小型水源工程建設,大力推進標準化提灌站建設和更新改造老舊提灌站,推廣先進適用的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設施設備,重點推進水肥一體化灌溉設施和智慧灌溉設施落地現代農業園區。
(五)建立“五良”融合示范聯動機制。聚焦全程機械化短板弱項,開展良種、良法、良制、良田、良機“五良”配套融合共促試驗示范,探索形成作物品種、種植制度、經營規模、裝備技術等要素集成配套的區域性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引導品種選擇、農藝優化、農機研制、農機試驗鑒定、農機應用等方面同向而行。開展機械化信息化融合發展研究,推進購置補貼、安全監理、管理統計、農機化生產等信息化平臺互聯互通,推行“互聯網+”農機推廣服務方式,建立省級農機信息管理服務平臺。
此外,《通知》指出,對認定的“五良”融合全程機械化示范區給予以下的激勵:
(一)以農業農村廳名義進行通報、命名。
(二)優先安排智能農機裝備提升、農機購置補貼、機電提灌站建設等項目予以支持。
(三)優先納入現代農業園區培育范圍,并作為星級園區遞進的核心考核指標。
(四)將全國、省級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創建情況納入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范圍。
本文由農機網(www.hebeigongyou.com)整理發布,資料來源: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