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明星企業】從 8 月 15 日正式發布秋收起“翼”招募,到后一單的作業結束,數千名極飛人經歷了一個多月的奔波忙碌,測繪、噴灑、效果監控,單機、編隊、等風停,日夜未曾停歇。今天,我們終于能夠自豪地為新疆遇見過的每一位農戶,獻上這份豐收的禮物。
在飛手、農戶與合作伙伴的緊密合作、相互信任支持下,今年秋收起“翼”召集了近 3000 架飛機赴疆支援,聯合新疆本地 1500 余架無人機,為 382,353名新疆農戶完成了超過 1300 萬畝棉田的脫葉劑噴灑,總作業面積約2621.85 萬畝次,相當于全疆機采棉面積的65% ,預計將增產約43.16 萬噸棉花,按照 3.60 元/斤收購價估算,預計將為新疆棉農增產超過31.08 億元。
無論是總作業面積、作業飛機數量,還是單機平均作業面積都再一次刷新了歷史記錄。今年秋收起“翼”總作業面積與去年同比增長超過 295.17 %;單機平均作業面積同比增長 57.80%,達到 5826.34畝。
從這數字背后,我們不僅看到每一位極飛人辛勤與努力,每一位新疆棉農喜獲豐收的笑容,我們更看到了中國智能農業的未來與新疆地區這些年來的美好變化:
從綠皮火車載棉客,到赴疆精英飛手團
早幾年前,每到采棉季節,特地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季節工還有很多,在喀什、庫車、和田等地的車站人流絡繹不絕。
如今,在新疆已經很難再見采棉大軍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開著一輛輛酷炫的改裝車、頂上載著顯眼紅飛機的精英植保隊伍。
以極飛植保無人機技術為代表的先進農業科技,讓越來越多的新疆年輕人覺得做農業也是一件非??犰诺氖虑椋嘣诔鞘衅吹哪贻p人回歸農村、農業創業。比如 94 年的女飛手毛芬,80 后的陳劍等數以千計的年輕農業職業經紀人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
正是像他們這樣,投身農村技術革命新農人的大力推廣,以及多次大規模的全國植保無人機聯合噴灑作業驗證,讓極飛的噴灑技術得到全面、深入的普及。不傷農作物、減少 8% 的損失,專業、放心的服務,更讓極飛植保服務越來越受新疆農戶歡迎。“電機一響,黃金萬兩”,“噴灑棉花脫葉劑,就選極飛紅飛機”等口號在新疆大街小巷廣泛傳誦。
傳統農機手、農資商開始主動尋求戰略轉型
農戶對植保無人機的高度認可,讓一些有遠見的農機手意識到危機的來臨,他們開始尋求戰略轉型之路,主動購買極飛植保無人機進行服務升級換代。像張強、楊海東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他們的成功轉型為新疆 60 多萬專業農機手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方向和參考,將進一步促進新疆農機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一支植保服務隊的轉型故事
淘汰落后產能,促進棉花產業升級
隨著國家對棉花補貼政策的調整,棉花收購價格開始下降并與市場接軌,我國棉花產業面臨著美棉、澳棉、非洲棉等海外市場的激烈競爭和擠壓。秋收起“翼”把先進的農業、智慧農業技術帶到新疆,促進棉花生產降本增效,助力我國棉花產業的優化升級與可持續發展。
隨著先進的植保無人機技術、RTK 導航技術、農田物聯技術應用于新疆棉花耕種管收的各個環節,未來將實現新疆棉花自動化播種、無人化采收的標準統一,推動生產加工產業智能化,為中國棉參與競爭提供品質與效益保障。
促進民族的團結、新疆穩定發展
無人機不僅為新疆帶來了效率提升、科技觀念和年輕的人才,更帶來了生產方式的革新。通過將科技的種子種進新疆農戶與鄉村孩子的心里,極飛人推動著新疆智能農業和未來農業精英的成長,也促進著城市與農村、民族與民族的共同發展。無論走到哪里,極飛人都被當地少數民族朋友,親切地喊作“棉花的客人”。一起耕耘,一同收獲,是好的民族團結。
滿載對農人和土地的熱情,我們用一架架無人機為農業插上科技的雙翼,讓農村變得更美好,未來我們還將繼續努力,與更多的農戶、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實踐推動農業智能化的夢想。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