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 熱點關注】《農業農村部2019年人才工作要點》指出:要優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結構,堅持面向產業、融入產業、服務產業,著力建機制、定標準、抓考核,形成“一主多元”的教育培訓體系,實施好農業經理人、現代青年農場主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等分類培育計劃,全年培育100萬名新型職業農民。積極探索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開設重點班,銜接學歷提升教育。
北京:400名大學畢業生將進村支農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消息,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關于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的精神,市委組織部、市委農工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委、市財政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19年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事支農工作的通知》,今年,本市將招聘400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事支農工作。
到農村從事支農工作的高校畢業生均安排到村工作,擔任鄉村振興協理員,協助加強農村黨建,發展特色產業,建設美麗鄉村,提升治理水平,服務和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協理員與鄉鎮簽訂勞動合同,合同期為5年。任滿1個合同期且考核合格的,頒發《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服務證書》。
青海海東市:著力培育“農技工匠”
近年來,海東市聚焦鄉村振興戰略,結合產業發展實際,整合人才開發資源,創新人才培育途徑,著力打造農技人才高地,為該市農業農村經濟事業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著眼特色產業,優化農技人才結構。充分發揮人才提升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將引才重點鎖定在能夠突破關鍵技術、帶動新興產業發展的科技人才和重點產業緊缺創新人才。
拓展培育渠道,提升農技人才素質。根據本地人才發展需求,分類建立人才庫,制定專項人才培養計劃,多層次、大規模開展培訓,努力盤活用活現有人才。目前,已集中培訓農技人員300名,指導培訓科技示范戶500名,輻射帶動周邊4000農戶。
構筑服務平臺,助推農技人才發展。不斷完善人才工作平臺,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激發農技人才的創造力和積極性。目前,已有66名農業技術人員通過成人考試考入青海大學農學專業。
河北省:培育職業農,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達95%以上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消息,河北省培訓職業農民,健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全省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達95%以上。為讓農民真正掌握先進技術并應用于生產,河北省在職業農民培訓、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確保了技術進村入戶到田。
今年,河北省在122個縣(市、區)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需求,圍繞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重點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計劃培育新型職業農民4萬人以上,輻射帶動農戶推廣應用科技增收致富。
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7萬人,初步建立起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本文由農機網整理發布,部分資料來源:北京日報、青海日報、河北新聞網,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